山东小股民17年坚守,中国铝业竟成“水球”!

十七年守股记:一个山东股民和他沉没的三十三万

清晨五点半,山哥习惯性地摸出手机。屏幕蓝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K线图上那抹冰冷的绿色,像极了十七年前那个热血沸腾的夏天。

2008年的济南街头,蝉鸣正躁。三十七岁的山哥攥着刚拿到的拆迁款,在证券营业部的大屏前驻足。那时的中国铝业正如日中天,红色的股价数字在屏幕上跳跃,像极了制造业蒸蒸日上的火焰。铝嘛,盖房子、造汽车都离不了。"他听着周围股民的讨论,手指摩挲着口袋里的存折——二十三万本金,加上十万借债,在那个沪指冲上6124点的狂热夏天,他咬咬牙按下了买入键。

头两年的日子是甜的。每当收盘后,他总要绕到巷口的小卖部,买包平时舍不得抽的烟,蹲在台阶上看夕阳。等股价翻三倍,就给儿子换套学区房。他对着烟雾呵出愿景,仿佛看见铝水在熔炉里翻滚,化作金灿灿的K线一路向北。然而2010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早,当山哥裹着围巾查看行情时,股价已悄悄跌破十二元。他对着屏幕呵气,试图擦去那层霜似的阴线:周期嘛,书上说周期股就得熬。

熬字写起来简单,守起来却像在沙漠里等雨。铝价从每吨两万元跌到一万三,山哥的烟灰缸里积满了烟头。妻子抱怨着儿子的学费,他只能翻出落灰的《证券分析》,指着"安全边际"那页说:"巴菲特也被套过。"其实他早忘了,巴菲特买的是会下金蛋的母鸡,而他手里的,是只越养越瘦的公鸡。

2025年立夏那天,山哥终于点开了卖出界面。每股3.12元的价格,像一记迟来的耳光。十七年光阴浓缩成账户里的四万五千块,连当年的零头都不够。他盯着交易记录,忽然想起2008年那个夏夜,自己蹲在营业部门口给妻子打电话:"放心,铝业可是国企,铁打的营盘。"风穿过老槐树的枝叶,把这句话吹得七零八落,如今只剩耳畔嗡嗡的蝉鸣,和银行短信里冷冰冰的数字。

有人说这是周期的错,有人说是体制的锅。山哥却在深夜的台灯下翻开泛黄的账本,发现自己从来没弄明白过: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氧化铝的价格传导机制,这些比K线复杂得多的数字,才是真正的K线密码。他想起儿子高考那年,自己在证券公司大厅里盯着屏幕,错过孩子毕业典礼的场景——原来有些等待,从一开始就错付了方向。


暮色漫进窗台时,山哥把炒股软件图标拖进了回收站。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十七年前营业部里的人声鼎沸。他在口袋摸出仅剩的一支烟,突然明白投资从来不是种庄稼,播下种子就能等收成——它更像航海,得先看懂洋流和风向,否则再长的坚守,也不过是在迷雾里打转。

烟灰落在键盘上,他在日记本最后一页写下:所谓长期主义,不该是用青春给错误买单。窗外,暮色正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8

标签:财经   水球   山东   中国   营业部   股价   周期   屏幕   暮色   数字   小卖部   股民   年光   窗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