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会议释放“反内卷”重大信号!企业面临变革


提示

这次中央财经会议重点解决“企业低价无序竞争”8个字

“反内卷”与10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非常相似。几乎是供给侧改革2.0版

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暴跌49%,新能源汽车利润率跌破4%,中国企业深陷红海厮杀。

锂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消费建材等领域龙头的横向整合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领域,可能成为打响“反内卷”的第一个高地

深层次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矛头指向地方政府体制改革

中国企业需要的不是逃离内卷,而是将其转化为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熔炉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置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位置,释放出的信号相当重大,展现“反内卷”的决心10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非常相似。几乎是供给侧改革2.0版

会议召开后,一夜之间,光伏、水泥、钢铁、猪肉四大行业集体传出限产消息,只不过上次救的是钢铁煤炭,这次可能是新能源与汽车扛大旗新能源领域,可能成为打响“反内卷”的第一个高地。

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大多是讲一番道理,喊喊口号,让人看不明白,有必要一针见血,讲清道理。

我认为,表面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内容是价格与利润的矛盾,实质是低水平水平与高水平市场经济的矛盾,根本上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不察。



一、重点解决“企业低价无序竞争”8个字


中央财委会是党的经济工作最高决策机构。其作为我国经济决策的最高议事协调机构,不仅是经济工作的“风向标”,更是企业“导航图”。回顾前12年,“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双循环”“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富裕这些新词都是在财委会上首先提出来的。财委会会议有指引方向的作用,这是过去多年来的印象。我解读12年,每次都是写出长篇文章分析的,是深得其中三眛的。

从意义上讲,这是党中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关键举措,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不断增强发展韧性的有效路径。

这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这次会议公开发表的是“做什么”问题,“为什么”没有多说,所以很多人就云里雾里,不明就里了。我们看会议强调: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这里,点出解决“低价无序竞争”是重点难点问题。就像一场台风,这就是“台风眼”。

我们回顾一下党中央、国务院的基调,就可以明白风从哪里来。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今年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发布,明确提出“防止出台或实施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5月21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会议,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这次会议剑指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沉疴,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框架。。


二、这次重点解决的是“政府”的事情



中央财委会议对“做什么”讲了6条,前面一条具总纲性质,后面五条都是对政府讲的。包括: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内容规定很具体,最后一句话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醒我们,政府问题最终是干部问题。

中国有一个特殊现象,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体这个主体比企业还厉害。政府与经济学家们要看到这一点。实质上,是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竞争。从政府参与竞争的方式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剧了产业组织结构的缺陷问题。我们知道,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点之一,是中央向地方政府分权,而非将所有权力下放给企业地方政府成为发展的主体后,拥有了多种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其中,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是地方政府常用的竞争方式。

近年来,一个新现象是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基金来参与竞争。这种方式具有潜在的风险,因为它可能会加剧市场的内卷竞争。一边行业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另一边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三、很多地方政府正在把“风口”变成“风险敞口”


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住自己的税收,对辖区内部分产能过剩的企业,或者说对该退出市场的企业进行支持。有些企业实际上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了,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其实早就应该退出市场了,但地方政府给予了一些保护,包括补贴、税收减免等等,其实也是一种隐形的地方保护主义。

有部分地方政绩观错位的影响。有的地方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导致重复建设、产能增加;有的地方搞起“补贴竞赛”、打造“政策洼地”,制约了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资源错配;还有的地方对困难企业不当干预,造成低效产能、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加剧了恶性竞争。

从体制机制看。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行政区域格局,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行政区域格局让竞争主要在块状经济之间展开。在这些块状经济内部,协调机制往往是行政命令与市场协调的混合体,而外部协调机制则主要依赖于地区间的行政关系。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公平竞争。最近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准指引》旨在解决这一问题,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很多是无法实施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基本职能,然后再确立中央与地方之间责任分工、财权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趋同的产业政策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是企业“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原因。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推出了各种产业基金,趋同的产业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竞争。各地政府同时推动某一行业发展,很快就能把一个行业从“风口”变成“风险敞口”。我们应该反思政府下场亲自搞投资、亲自搞产业布局的利弊,是否正在从利大于弊转向为弊大于利,是否会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推动企业“内卷式”竞争。

近年来,我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蓬勃发展,但高投入、低产出的“内卷式”竞争,于产业健康发展无利,也非高质量发展的本义。

2010年,我写了一本书《金融危机在中国的演变》,有一章讲中国有四大矛盾:中美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贫富差距矛盾。一般人,是不重视这个的。这次,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基本职能,然后再确立中央与地方之间责任分工、财权关系。

低水平的市场经济,需要“有为政府”来引导,就是要解决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其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四、内卷问题出在价格大幅下跌,譬如光伏



北宋苏洵《辨奸论》有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我们注意,‌‌中央财委会前两天,就是2025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金社平署名发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金社平”,大概是金台西路人民日报评论部的意思。知道上面有大动作,先来放风的。文章开头犀利,以光伏组件、各类车型、储能系统为例,直指“内卷”乱象。

“内卷”从何而来?剖析光伏行业的现状,可窥见一二。一边,行业各环节年产能均超1100吉瓦,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企业疾呼,产品价格像“坐滑梯”一样,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价格均大幅下跌。另一边,一些地方政府依旧热衷于招商引资、上马项目,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投资额超8000亿元。

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在重点强调内容的第一条提及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要求。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当企业将80%的精力投入价格厮杀,研发投入必然萎缩。某头部家电企业财报显示,其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达25%,而研发投入仅3.2%。这种现象在电商平台尤为突出,“自动跟价”系统迫使商家陷入“不降价就失流量,降价则无利润”的两难困境。

再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为全球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成绩背后有隐忧。2024年,车企利润率降至4.3%,新能源品牌中只有比亚迪、赛力斯、理想、零跑盈利,多家车企研发费用出现下滑。

当一个行业的生产能力或供给能力显著超过其市场容量的扩张速度时,会导致每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由于市场容量的增长赶不上生产能力扩张,很容易引发价格战。这种情况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库存压力的增大和供给过剩,直接导致了价格战的爆发,这成为汽车行业反思利润率低甚至亏损的重要因素。

事实证明,企业过于注重打“价格牌”,虽能在短期内吸引一些价格敏感型客户、增加销量,却会挤压利润空间,从而制约技术积累、创新研发、售后投入,进而影响全行业竞争力。

为降低价格和成本,有的企业选择利用优势地位,向上下游“强行压价”、延长账期、转嫁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负债同比增长10.6%。

为降低价格和成本,还有的企业偷工减料、减质减配,跟风模仿、抄袭专利,恶意抹黑、虚假宣传。劣币驱逐良币,产业生态亟待优化。



五、比内卷更惨烈的是内耗


当前,中国的“内卷式”竞争,导致销量越来越大、价格越走越低,因此它是导致目前经济紧缩的一个原因。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市场竞争现象。

竞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但竞争有良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内卷式”恶性竞争违背了经济规律,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会削弱行业整体竞争力。其二,会破坏产业发展生态。

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四者皆无,实是企业走入绝地。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中国在终端产品领域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众多行业巨头。然而,这些巨头往往把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压力,通过各种方法与渠道转嫁给上游供应商,表现为掠夺供应商式的增长。例如下游的链主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延迟支付货款,经常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或者强制要求供应商短期迅速降价15%-20%,否则就拒绝采购其产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通过压榨上游企业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2024年多晶硅价格同比下跌38%,硅片跌幅达49%,直接导致行业产值缩水43%。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39家陷入亏损,部分企业净利润率仅0.5%,相当于每卖出1万元产品只能赚50元。汽车行业同样惨烈,全年227款车型降价,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元,行业利润同比下降8%,利润率较下游工业低1.7个百分点。

各种针对最终产品的集中采购行为,如通信设备市场的集采和药品市场的集采等,也常常导致价格被压低到令人惊讶的水平,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内 卷到极致,市场秩序已经不正常,主要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把对手给耗死!2025年一季度,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仅增长0.7%,与过去十年平均增速(约6%-7%)形成鲜明对比。从营收看,三大运营商整体增速进入“个位数时代”。中国移动营收同比持平(0.0%),中国联通增长3.9%,中国电信微增0.01%。

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最新经营数据。从利润来看,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是,5月单月利润同比骤降9.1%。更恼火的是资产负债率升至57.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企业杠杆压力不减反增;单位成本不降反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达85.61元,同比增加0.24元。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主要增长引擎,而传统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则深陷下滑泥潭陷入寒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暴跌50.6%,近乎腰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0.4%;汽车制造业下降11.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5.6%。



破除“内卷”问题的方法,多管齐下,以政府为主


破除“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需求、提升标准、促进行业自律和企业担当等综合举措,引导良性竞争,释放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经济“量增质升”的高质量发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置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位置这个会议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企业的自主性、决策独立性建设,实施包括经济责任、破产倒闭等手段在内的硬预算约束。当光伏企业用钙钛矿技术突破光电转化极限,当新能源汽车用固态电池重新定义续航标准,这些突破揭示了一个真理——内卷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起点。真正的高手,永远在别人拼价格时打磨技术,在别人抢份额时开拓疆域,在别人内耗时构建生态。正如沙漠中的骆驼从不抱怨缺水,而是将驼峰转化为储能装置。中国企业需要的不是逃离内卷,而是将其转化为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熔炉。

二是要进行地方政府参与竞争的体制改革。在这一体制中,既要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要防止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这构成了一对矛盾关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性难题。可能还是要从权力制约、职能分离等方面,依据法治化的要求来慢慢解决。政府部门多管齐下,有关各方协同推进。

三是要重构中国产业组织结构。国家政策应致力于促进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推动企业的兼并、收购、破产和重组活动。这是企业改革的事情。

四是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的努力。政府应出台政策,保护中国出口产业在当前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的竞争格局。但在维持现有优势的前提下,面对新问题要积极进行治理。治理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从认识到政策到行为的一致性预期,积极应对“内卷式”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

五是广大企业自律担当。中央企业带头修改储能行业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面对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作为链主企业,宁德时代通过开放式创新的方式,推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创新、全产业链价值提升……破除“内卷式”竞争,企业也能成为破局者。



预测:将出“落户产能退出”+“并购重组”双管齐下


政府有引导、行业有自律、企业有行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能稳步推进、见到成效。

这里,我想起一个思路,将出“落后产能退出”+“并购重组”双管齐下2012年,我提出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的思路。

中国的从产业组织结构机制长期存在不健全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竞争,但中国的企业在行业市场中仍未形成现代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若干寡头企业主导市场,同时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这种结构促进了产业链主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治理机制的形成,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西方国家在大约两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中,经历了八次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浪潮,这些浪潮塑造了当前的市场结构。相比之下,中国尚未经历过类似的兼并收购浪潮。因此,中国产业组织结构的不健全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产业经济学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观点的。

最后要以科技创新引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确定性机会:“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鼓励并购重组”双管齐下。监管层已明确简化重组流程。兼并重组是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兼并重组是产业迈向成熟的必要阶段。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的市场容量停滞、利润下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等现象,正是进入产业成熟期的典型特征。

可以预料,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消费建材等领域龙头的横向整合将迎来爆发期。


《企业家日报》2025年7月2日在头版头条发表李锦的长篇文章《创新 担当 报国 ——国有企业家马永生推动中石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纪实》全文7100字


7月3日,李锦在沂蒙山九间棚村生活


李锦的龙顶山书院建成10年了,亲手栽的竹子在雨后抽出新芽,成片长起来了。

摘下新鲜的豆角,中午就吃上了。这是不用农药化肥的产品。

李锦与刘家学在地头,两人认识36年了。

李锦在沂蒙山区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龙顶山悟道”,一天写一篇文章,发表对国家最新发生大事的看法。每天在地里走一走,到老百姓家坐一坐。

上边的文章是7月3日凌晨4点写的。写完文章到地里转一圈,呼吸新鲜空气,出出汗。

7月2日,李锦在蒙阴县旧乡吕家庄子徐家厚家园里。徐家厚在中国企业报待过,2018年回乡创业,种植桃树40多亩,是乡村振兴带头人
7月2日,李锦在蒙阴县旧乡吕家庄子徐家厚家
7月2日,李锦在蒙阴县旧乡吕家庄子村委与支部书记闲聊。
7月2日晚,李锦在村民刘月凤家门口聊家常。这是他36年前的房东。
7月3日下午,江苏省射阳县新镇王军镇长来家中访问。

● 习近平重要讲话及高层会议精神解读



● 国企改革




● 李锦调研典型案例与沂蒙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6

标签:财经   信号   中央财经   会议   企业   竞争   地方政府   市场   政府   中国   行业   产能   价格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