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委宣传部 曹和平)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这一惠民政策一出台,就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费钱的吞金兽终于省下一点钱!”小红书的一位妈妈留言。虽然这只是教育政策的一小步,但却是改善民生的一大步,少的是学费,暖的是老百姓的心。
从“普惠”到“免费”,让惠民温度看得见。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千万家庭的心,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5%,但优质幼儿园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入园难、入园贵”依旧困扰很多家庭,看似个人的“家庭难题”其实是社会发展的“民生考题”。从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普惠性”幼儿园,到2024年学前教育法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再到这一次免费政策出台,既是政策持续发力,为民谋福祉的生动注脚,也是让“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诺可感可及的真实写照。
从“养不起”到“敢生娃”,消除的是年轻父母的心头愁。生育成本的增加是育龄人群“不愿生”“不敢生”的关键因素。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学前教育免费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本降低。以武汉武昌某公办园为例,每学期保育费用为3000元,免除一年费用,可为家庭节约6000元,节约下来的钱既可以用于家庭日常支出,也可以作为孩子的陪伴成长基金,释放消费潜力。结合近期刚出台的育儿补贴、产假延长、个税减免,国家政策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生育友好”体系,这个体系让“生教养”的成本实实在在降下来了,用真金白银降低大家对教育成本的顾虑,让不少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从“犹豫”走向“坚定”。
免费不是终点,将是教育质量提升的起点。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启蒙、情感培育、集体社交等各方面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行,打破了经济条件和教育意愿对教育机会的制约,让更多流动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能公平享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和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从源头上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赋能。从长远来看,当更多的孩子在关键成长期获得优质启蒙,个体的潜力会被有效激发,“起点公平”积累的力量,最终会转化为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守护了教育公平的底线,缓解了年轻家庭的焦虑,更夯实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政策的落地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实惠”。(完)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