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位历史名人|第一集:风云将相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

彩云之南,人文毓秀。在这片横断山脉与红土高原交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照亮历史、灿若星辰的人物。他们或执笔为剑书写民族史诗,或披甲戍边守护壮丽山河,或躬身田野传承文明薪火。从一代滇王到近代护国先驱,从茶马古道的商旅智者到西南联大的学术巨擘,云南的历史名人谱系,恰似一条贯穿时空的文化血脉。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精心组织,历时一年,以“10个主题系列”为逻辑架构甄选云南历史上的百位历史名人,制作成10集系列视频及100个人物短视频,以便公众“掌上读云南”。本系列撷取百位云南历史名人的生命片段,以轻量化叙事还原有温度的历史细节:您将看到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胸襟,杨一清运筹边陲的政治智慧,聂耳谱就《义勇军进行曲》的赤子情怀,亦不乏刀安仁、李根源等民族精英的传奇故事。他们如同三迤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望天树,根系深扎云岭,枝叶触摸苍穹。

让我们循着这些足迹,在短视频与长图文的交叠中,完成一场穿越千年的云南人文巡礼。



第一集 风云将相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璀璨多元的文化,滋养出众多卧龙凤雏,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建功立业,造福一方。他们留存史迹,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楚威王之时,曾派遣将军庄蹻率军沿长江而上,攻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

庄蹻雕像·晋宁古滇文化公园

庄蹻率兵到滇池地区,凭借军威平定了那里。本欲回去禀报,正逢秦国攻夺了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道路阻塞不通,于是又返回,凭借他的军队在滇地称王,改变服饰,顺从当地的习俗,做了那里的君长。庄蹻入滇也是目前云南历史较早的文字记录。尽管“庄蹻入滇”尚有争议,但庄蹻作为中国及云南古代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滇王金印

此后,随着汉武帝开西南夷,云南逐渐纳入内地大一统政权的管辖范围,两晋之后虽主要是由南中大姓统治,官制度遵循汉晋官制,与内地的联系也并未中断。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皮逻阁继位,在唐朝的扶持下,逐步兼并了其他五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紧接着,皮逻阁向东征服爨氏统治地区。其子阁罗凤在位时,南诏与唐朝矛盾加剧,现存的《南诏德化碑》碑文就主要是颂扬阁罗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并表明了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其曾孙异牟寻时南诏重新与唐朝结盟,使云南进一步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

南诏德化碑·大理

南诏灭亡后建立的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等存续短暂的政权,都无法实现对云南的统治,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三十七部,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段思平成功推翻了大义宁政权,建立了大理政权,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段思平虽只在位8年,却为段氏奠定了22世的基业。段氏一族在元代仍受到重用,世袭大理总管,为元朝统治云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段思平雕像·通海

忽必烈建元后曾试图以皇子封藩的形式统治云南,但云南形势错综复杂,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云南王忽哥赤被都元帅宝合丁等毒害后,忽必烈最终决定派遣政治经验丰富的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建立行省,加强统治。

赛典赤·瞻思丁雕像 昆明莲花池公园

赛典赤到云南后:一是组建云南行省的官僚队伍;二是奏请改万户、千户、百户等为路、府、州、县;三是分设军事机构,组建云南行省的军队;四是将云南行省的治所由大理迁到中庆路;五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贝钞并行;六是推广文教,移风易俗;七是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和周边关系。至元十六年(1279年)赛典赤卒于任上,忽必烈思赛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赛典成规,不得辄改”,这对后来影响巨大。明朝时,后人为纪念赛典赤,建造了著名的“忠爱坊”。时至今日,他的历史事迹仍为云南各族人民所传颂。

沐英雕像

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奉命率领大军征讨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镇云南,后平息多起土酋叛乱,曾两次指挥大军平定麓川思氏叛乱,在定边战役中,他以巧妙的作战技巧和高超的军事技术,大败思氏,麓川从此不再被阻塞。沐英大兴屯田,劝课农桑,屯田总数百万余亩,推动了云南的农业发展;同时,随着屯田的推广,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促进了民族融合,加深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沐英礼贤下士,兴办学校,增设府、州、县学(古代设于县的官办学校)达几十所,促进了云南文教事业的发展。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与明王朝相始终,对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郑和雕像·晋宁郑和公园

出生于云南晋宁的马和自幼入燕王府,后因屡建战功,后被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首次下西洋远航。

郑和公园·晋宁

此后28年间,郑和七次远洋航行,航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15世纪初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明史·郑和传》中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国家或地区,达到了36个,他们的航线从东南亚延伸到印度、中东甚至非洲东海岸,这些航行不仅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杨一清雕像·昆明莲花池公园

出生于云南安宁的杨一清,成化八年(1472年)中进士,历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明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云南历史上地位最高、名望最重的人之一。他文武全才,出将入相,“四朝元老,三边总臣”,两任首辅,是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和张居正齐名的名相。杨一清三次督边,两次平定藩王叛乱,治理边疆,维护国家统一;诛杀明朝太监刘瑾,打击贪腐,矫正政治流弊,收天下人心,对巩固西北边防和明朝政治运转贡献极大。

钱沣雕像·墓 云南昆明

清代云南籍高官,一是蒙自县人尹壮图,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二是昆明县人钱沣,官至监察御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只是六品监察御史的钱沣上书弹劾皇亲国戚国泰贪纵营私,国泰是和珅的党羽,二人沆瀣一气,想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钱沣拒绝了和珅的收买,明察秋毫,最终智破贪污案。国泰伏法后,钱沣声名大振,被称为“鸣凤朝阳,柏府新声”。钱沣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君子之泽,数世不斩。钱沣在书画诗词领域造诣深厚,其书法摹颜、欧、米诸家,而又自成一体;因其喜画瘦马,又有“瘦马御史”之称,被后世誉为“滇中第一完人”。

及至近代,尤其是民主革命硝烟四起的年代,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大批人物纷纷在云南历史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继尧是云南较早的留日学生,1905年就加入中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回国后在新军任职,1911年,唐继尧与蔡锷等人领导发动了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

唐继尧墓·昆明圆通山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1927年,云南发生“二六”政变,唐继尧被迫下台,后因病亡故。唐继尧一生跌宕起伏,后人评价不一,“护国讨袁南天一柱,治滇兴教东陆独尊”这副悬挂在唐继尧故居正堂的对联,是后人对唐继尧一生最为中肯的评价。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于民国九年(1920)主导创办的东陆大学,使云南有了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对云南教育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龙云执政云南期间,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得云南成了一个民主、繁荣、开放的省份。

龙云照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云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线和中印输油管道的建成都为中国抗战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卢汉雕像

1945年龙云下台后,由卢汉主持云南政局,卢汉曾率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之战中重创日寇,后率滇军入越受降,1949年12月9日,卢汉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发动昆明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云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卢汉先后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等。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些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将相人物,为云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每一段征程都印证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他们成就了滇云传奇,推动了云南历史进程的发展,也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在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折射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成为激励人们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历史   云南   风云   历史名人   晋宁   南诏   雕像   昆明   大理   行省   地区   国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