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两国在华盛顿敲定了一份重要的贸易框架协议,这份协议里最受关注的,是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投资计划,这笔钱主要投在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两个关键产业上。
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的经贸合作消息,但后来发现,这笔投资背后藏着两国产业链协同的大文章,也藏着没谈拢的细节分歧。

这笔3500亿美元的投资,对韩国和美国其实是双向利好。
韩国的半导体企业,比如三星、SK海力士,在全球市场本来就有优势,把钱投到美国,能直接打进当地市场;而美国正想推进关键产业本土化,刚好需要韩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但合作的架子搭起来了,细节却卡了壳。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现在还有五个核心问题没达成共识:投资具体要怎么落地、每个领域分多少钱、项目推进有没有明确时间表、万一亏了怎么分担、赚了钱怎么分。

这些问题看着琐碎,却直接关系到合作能不能落地毕竟真金白银的投入,没人愿意稀里糊涂的,有意思的是,美国那边也没把话说死。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乘“空军一号”出行时,特意跟记者提了一句,说和韩国的贸易协议“已经非常接近敲定”,还说自己“早就准备好了”。
这种一边有分歧一边放积极信号的情况,在大国经贸谈判里其实挺常见的,双方都知道合作的好处,只是在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所以没把谈判的门关上,这本身就是个积极的信号。

不过,光有投资共识还不够,合作里的现实问题也得解决,李在明就特别提到了上个月的一件事:美国移民局突袭了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的工厂,拘留了几名韩国工人,后来又放了。
这件事看着是工人权益问题,其实跟双方的合作紧密相关,现代汽车本来计划在这个工厂投超50亿美元建电动车生产基地,2025年就要投产,还能创造八千多个岗位。
但要是韩国工人在美工作的安全和待遇没保障,工人不安心,工厂建设肯定要拖慢。

李在明说两国正在修改签证制度,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步棋其实很必要毕竟产业链合作,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推进,人的问题不解决,再大的投资计划也落不了地。
本来想觉得韩国在谈判里是不是太较真,但后来发现,李在明的坚持是有道理的。
他一直强调,韩美合作得“互利共赢”,美国想最大化自身利益可以理解,但不能让韩国承受“灾难性后果”。
这话不是没根据的,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占了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大半份额,要是合作里亏太多,国内产业会受波及,经济稳定也会受影响。

而美国那边,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比如《芯片与科学法案》就要求外国企业在美投资时,得满足技术共享、本地就业等条件,特朗普政府的“利益最大化”诉求,其实也是在贴合国内的政策方向。
如此看来,双方的分歧本质上是利益边界的磨合,不是要不要合作的问题,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本周三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了。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亚太产业链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刚好跟韩美这笔投资的方向对上了,更重要的是,李在明和特朗普会在峰会上面对面会谈,这可是打破谈判僵局的好机会。

线上谈的时候,很多细节说不清楚,容易有误会;面对面聊,能及时回应对方的顾虑,甚至可以拿现有的合作案例当参考比如三星电子已经在得克萨斯州投了超200亿美元建半导体工厂,SK海力士也在纽约州投了30多亿美元搞芯片封装,这些成功的案例能让双方更有信心。
而且,从产业需求来看,双方合作的紧迫性也在增加,国际能源署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涨得很快,美国市场的动力电池缺口不小。
韩国的LG新能源、SKOn在动力电池领域有技术优势,刚好能补上美国的缺口;而韩国企业也能通过投资,抢占美国这个大市场。

毫无疑问,这种互补性是双方合作的底气,就看峰会能不能把细节谈拢,韩美贸易框架协议的谈判,现在是“有分歧但有共识,有挑战但有机遇”。
双方都想推进合作,只是在细节上还需要磨合;现代汽车工人的问题提醒双方,合作得兼顾大方向和小细节;而APEC峰会则给了双方一个解决分歧的关键契机。

要是这次峰会能谈拢核心细节,3500亿美元的投资不仅能让韩美产业链更紧密,还能给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打个样。
当然,谈判不会一帆风顺,但至少现在,双方都在朝着“共赢”的方向走,这就已经是好开头了。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