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大新闻”——雷军突然卸任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只保留个董事身份。消息一出,科技圈直接炸了锅,朋友圈、微博、各种群聊全在问:雷总这操作,是准备“退休”了?还是小米造车真的快撑不住了?咱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事整明白,顺便聊聊背后的那些门道。
一、雷军真的在“退位”?还是借机放权?
我第一反应,其实跟大多数小伙伴差不多——“这就退了?不太像雷总的风格呀。”但仔细扒拉一下才发现,人家早有铺垫。自打去年12月,雷军就已经慢慢从小米系12家关联公司的执行职务里退出,手里的权力是一步步往后放。你要说他真的想甩锅跑路?我真不信。倒像是把时间和精力全往造车主业上砸,给集团的大方向把把舵,别再分心那些日常杂事。
二、小米之家突然卖美发饰品?这波操作有点秀
再说小米之家,悄悄加了两个新业务:“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和“美发饰品销售”。我一开始以为小米要进军理发店了,哈哈。其实背后逻辑很简单,小米汽车的用户大多是男的,消费频次没那么高,美发这类高频消费品能吸引更多女性进店,顺便带动点流量,线下门店不至于太冷清。这招听着有点“不务正业”,但你要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看,也算是一种“鸡蛋别放一个篮子”的自救吧。
顺便插一句,SU7车型有42%的零部件是小米之家供应的,这波“家电+汽车”联动,既能拉高生态链黏性,也算分散点风险。至于美发饰品到底能不能卖起来…说实话,谁知道呢?欢迎留言区大胆预测!
三、官网改名,风暴中的小米汽车
雷军卸任的前一天,小米汽车官网还整了个大动作,把“智驾”全改成了“辅助驾驶”。“小米智驾Pro”变成“小米辅助驾驶Pro”,“智驾Max”直接叫“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拗口?其实这是被工信部新规“逼”的。政策明确规定,不能玩“自动驾驶”这种有误导性的说法。你以为只是打打擦边球?不,是血的教训。
2025年3月,安徽德上高速,SU7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撞了施工隔离桶,3人当场没了。第三方检测报告一出,电池管理系统直接被点名有问题。小米这下真不敢再吹牛了,宣传口径立刻收缩,连名字都换了。用户的信任,几乎是一夜归零。
四、造车路真不是风口上的猪,压力山大
我老实讲,雷军这波“退”其实是为“进”腾地儿。他把日常管理全扔给职业经理人,自己死磕造车主业。财报一看,2025年Q1小米汽车的研发投入占比直接拉到6.8%,3400人研发团队,较去年涨了40%。还从高通、英伟达挖了30个芯片工程师!这投入、这阵仗,绝对不是摆摆样子。但问题是——钱花了,效果还真不一定立竿见影。
数据给大家报下:SU7交付半年,订单完成目标的35%。而改款特斯拉Model 3都要上市了,市场空间被压得死死的。你说难不难?难!谁都想做中国的“特斯拉”,可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五、全球化、生态链,“断奶”危机也来了
雷军没闲着,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架构大调整,152家海外子公司,德国、巴西两头忙活。德国慕尼黑团队主攻欧洲法规,巴西圣保罗工厂准备2026年量产SU7拉美特供版。你说这步棋高不高?规避风险,顺便给汽车业务单独上市预留空间。可问题又来了——小米生态链不少企业八成营收靠小米,要是小米自有品牌加速替代,生态链那些兄弟们可就真得“断奶”了。石头科技、紫米什么的,压力妥妥的。
六、“二次创业”光环不再,雷军真要放手?
说个扎心的,雷军这几年一直被说“二次创业”,“性价比之王”的光环慢慢褪去,现在更像个老大哥,站在后面给兄弟们打气。小米造车这事,早就不是靠情怀、靠流量就能撑下来的。必须技术硬,产品真好,还要用户信得过。这回雷总放权,制度化、流程化,想把小米拉进成熟车企的正规军里。可这路上,坑太多,雷军自己也不敢说稳赢。
七、你怎么看?小米汽车会不会翻盘?
写到这里,我其实也挺感慨。雷军这次“退位”,算是给小米造车腾了个大空间,但压力是真大。产品没法一夜爆红,市场不等人,用户信任说丢就丢。靠美发饰品带流量,靠智能家居生态撑腰,靠全球化布局分风险,这些招数能不能把小米汽车救回来,还真不好说。
你觉得呢?**小米造车还有戏吗?雷军这波操作,是明智的转身,还是被市场“逼退”?如果你是雷军,会怎么选?**留言区咱们唠唠,顺便猜猜,2025年底SU7改款到底能不能逆风翻盘?
——老规矩,点个赞,关注不迷路,咱们下期再见!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