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27岁的周总理在黄埔军校的宿舍里,和21岁的邓大姐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天,严于律己的周总理喝得酩酊大醉。
在此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周总理和邓大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堪称革命夫妻的典范。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邓大姐之前,周总理还有一位初恋女友。那时,邓大姐曾亲密地称她为“若名姐”,而且和很多同志都相信这位若名姐和周总理将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1955年,周总理在昆明请这位若名姐吃了一顿午饭。邓大姐在得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责怪丈夫:怎么不合张影呢?
那么,这位神秘的若名姐到底是谁?
她和周总理之间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张若名,是河北清苑县人,出生于1902年,比周总理小4岁,家里是官僚大地主。但是,家庭出身并没有影响她在日后成为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
1916年,张若名考上了位于天津的“直隶北洋第1女子师范”,邓大姐是她的同学。在“五四”期间,这两姐妹和郭隆真、刘清扬等同学一起,在天津发起、建立了女子爱国团体~“女界爱国同志会”。同时,张若名还在“天津各界联合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担任要职。
1919年9月初,张若名和周总理等8位代表,一同乘火车赴京请愿。在路上,她建议“女爱会”加入“津学联”,来壮大爱国力量。周总理则建议将“津学联”和“女爱会”的骨干组织到一起,成立一个新的革命团体。
大家对周总理的建议十分赞成,而这个组织就是大名鼎鼎的“觉悟社”。后来,周总理还曾向斯诺谈起过这段经历,他记得“觉悟社”的4位创始人分别是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和自己。
“觉悟社”成立时,邓大姐虚岁才15,所以,她称呼张若名为“若名姐”。当时,包括邓大姐在内的会员都认为如果周总理不坚持独身的话,张若名将是他最合适的革命伴侣。
所以,周总理在和张若名分手后,转而向邓大姐写信求爱时,邓大姐十分惊讶,在回信中上来就询问“若名姐呢?”。由此可见,在那时,周总理和张若名的恋情在同学和朋友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至于两人为何分手,下文自有详解。
1920年1月底,周总理、张若名和郭隆真等学生运动领袖被捕入狱,在监狱里关了足足半年才被释放。
出狱后,张若名回到老家。不久之后,她因为不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而愤然出走。11月初,她和周总理、郭隆真等人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
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张若名和郭隆真于1922年上半年加入了“中国少共”,后来,“中国少共”更名为“旅欧中共青年团”。
张若名和郭隆真
当时,“少共”经常在内部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活动。因为法语出色,张若名担任了学习会的主讲人。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她将学习讲稿进行整理,并在“少共”的机关报~《赤光》上刊登。
后来,团中央将她的3篇文章编入了介绍马列主义的通俗读本~《马克思主义浅说》。而这本书收录的文章一共只有4篇。该书在1925年出版后,在我党内的影响很大,在1年内是连印9版。
由此可见,张若名在当时可谓是我党理论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但谁也没想到,她的革命生涯却以“脱党”而戛然而止。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张若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1923年,张若名和郭隆真一起,从巴黎搬到了里昂,负责与法共的联络工作。
1924年初,后来成为大叛徒的叶青担任了“少共”的书记。这年1月,列宁逝世,法共要举办追悼大会,但是法国当局不允许外国共产党员参加,也就是不允许外国的共产党员在法国搞整治活动。
虽然法共将此事通知了叶青,但叶青却不管不顾,硬是派张若名参加了追悼大会,还让她在会上发了言。这下好,张若名因为身份暴露,在会后多次被法国警察盘问、跟踪,还差点被驱逐出境。
而且,这个叶青“左倾”严重,且唯我独尊,为人粗暴,动不动就骂人,因此,和张若名、郭隆真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分歧。
最后,无论周总理和郭隆真如何劝说,张若名在愤懑之中还是于1924年底决定弃政从文,脱离组织,留在法国专攻学业。
为此,周总理选择了和她分手。后来,周总理曾经和自己的侄女周秉德提及过与张若名的分手原因。那时,周总理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考验、可以为革命奋斗终身,不惜自我牺牲的革命伴侣。很显然,张若名不是,而邓大姐才是。
在脱离组织并和恋人分手后,张若名一直在里昂的中法大学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于1930年底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当届的最高分,并在此后的60多年间,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推崇。
同时,她的爱情也开花结果。那么,如意郎君是哪位呢?
1924年底,郭隆真在离开里昂前,把杨堃介绍给了自己的闺蜜。
这位杨堃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也在中法大学学习。后来,他成为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
不过,张若名过了4年才和杨堃确立恋爱关系。
1928年夏,周总理在莫斯科参加完我党“六大”后,途径里昂回国。其间,他在里昂的1个小咖啡馆里告诉了张若名自己和邓大姐成婚的消息,并转达了邓大姐对张若名的问候。
另外,周总理还向张若名分析了国内的革命形势,并神情凝重地告诉她:就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日后,就算自己为了革命而牺牲,也在所不惜。
张若名对周总理和同志们表达了敬佩之情,并保证自己虽然脱离了组织,但绝不会做出背叛组织和朋友的事。然后,这对昔日的恋人挥泪告别,分道扬镳。
不久之后,张若名和杨堃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1930年5月喜结连理。据说,他们约定:一辈子不过问政治,专攻学术研究。
1931年初,张若名和丈夫回国,此后,她在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
一转眼,时间来到1948年。
这一年,云南大学邀请杨堃担任社会学系的主任兼教授。
当时,张若名担心国共会划江而治,为了和家人不至于天各一方,她决定随丈夫一同南下。
事实上,张若名当时还有另外一层考虑。毕竟,昔日的恋人已经成为我党的高级领导人,并很快要率领千军万马挺进北平。那么,两人日后如何相处将是个很尴尬的问题。所以,她觉得两人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1948年4月16日,张若名和丈夫,还有两个儿子飞抵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此后,张若名在云大中文系任教,同时,还在外语系教授法语。
在新中国成立后,张若名和刘清扬等昔日的老友取得了联系。她赫然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太多了。
于是,在刘清扬的推荐下,她加入了“民盟”。此后,她年复一年地申请加入我党,就算不被批准,仍然锲而不舍。
1955年4月7日晚,云大党委书记方仲伯突然登门造访张若名家,告诉她和杨堃周总理要在转天一早和他们会面。
那么,周总理怎么突然到了云南?
而他为何要见这位昔日的恋人呢?
原来,在1955年4月,周总理和陈毅元帅要到印尼万隆出席亚非会议,途中正好路过昆明,所以,才有机会见一下张若名。
4月8日早晨8点,张若名终于见到了阔别将近30年的周总理。当时,见面的地点是在省委贵宾招待所。后来,周总理向邓大姐讲起了这次和张若名的会面。邓大姐还埋怨他为什么不拍张合影,好让自己看看若名姐。
在见到张若名和杨堃后,周总理感慨万千,亲切地问候了他们夫妇,并告诉张若名:“小超要我代她向若名姐问好!”
中午,周总理请张若名和杨堃一同吃了午餐。席间,老朋友回忆了当初的峥嵘岁月,周总理还问张若名要不要回北京工作。
另外,周总理重点提到了张若名在1922年加入组织的事情,并明确告诉她那时加入的是“团”,并不是“党”。以当时的政治氛围,周总理是在保护张若名。因为“退团”的份量要比“退党”轻多了。
事后证明,周总理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1957年,在“反右”中,张若名“退党”的事被翻了出来。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张若名十分珍惜自己的“羽毛”。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她于1958年6月18日中午,愤然投河自尽。
当时,杨堃正在北京开会,等赶回昆明后,看到的只有妻子的骨灰。
两年后,周总理和邓大姐才惊闻张若名的死讯,两人异常愤怒。周总理怒道:“她绝对不是什么叛徒!”
1963年,邓大姐亲赴云大过问张若名自杀之事。云大党委很快就撰写了一份关于张若名的材料,并向她的家属赔礼道歉。不过,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恢复张若名名誉的事情只能搁置。
1980年11于,在邓大姐的直接过问下,张若名终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组织对她做出了如下评价:
第一: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
第二:一生为革命;
第三: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素材来源:
天津日报丨张若名逸事
光明网丨张若名:周恩来的初恋女友
光明网丨魂兮归来——张若名
文汇报丨周恩来介绍她入党,她为何退党?因此她被诬为“叛徒”,身后邓颖超为其平反
金台资讯丨周恩来坦对婚恋:“不做妻子可以成为朋友”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