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子也是老手机玩家了,幼儿园的孩子刷手机都要比一些老年人来的熟练,更有一些小孩子都能拿着家长的手机网购了。

一位妈妈就在网上曝光了,自己11岁的女儿在网上网购了商品,要退款的时候,卖家竟然要求家长狂扇孩子5分钟,这是什么三观,而这件事情也让网友的反映两极分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想退款就这么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网上买了东西之后,想要退款,还要做这么变态的条件?“拍个视频,狂扇孩子耳光5分钟,中间不能停,声音还得清晰”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勒索桥段,而是母亲李女士为了追回女儿网购的500多块钱,从一位千岛App卖家那里收到的退款要求。

除了这份暴力视频,卖家还要求11岁的女儿手写一份千字检讨,全家签字按手印,最后再拍一个朗读检讨并现场道歉的3分钟视频,这位卖家之所以敢开出如此离谱的条款,是因为他所在的平台是千岛App。

千岛App,是一个主打潮玩、卡牌的二手交易平台,它用“官方查验”、“正品保障”这类听起来很美的承诺,吸引着追求个性的年轻用户,但用户们往往不会注意到,在那些不起眼的条款里,平台早就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平台核心的“闪购”模式默认排除了“七日无理由退货”,这就可以让卖家直接拒绝退款,随后李女士因为这个无理的要求找到了平台的客服,可是平台的回应也在推卸责任,只说了一句“无法强制,建议双方协商”。

平台的这种“不作为”并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万条关于千岛的投诉里,都是“售后难”、“客服消失”这样的投诉理由,对于一个2021年才成立的公司,这么庞大的投诉量,说明他们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可能埋藏着监管的巨大漏洞。

平台在事后表明这次纠纷是个人闲置交易,并不是他们主打的闪购服务,那份离谱的退款须知也是网络流传的图片,卖家只是借用,但这种撇清关系的态度就是在狡辩,平台承认未成年人闲置交易是“行业痛点”,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身份验证和消费限制机制。

“狂扇耳光”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卖家单方面的情绪泄愤,更是在保障卖家利益的做法,因为正常的家长怎么舍得退几百块钱来扇孩子耳光,这不是虐待孩子吗?而且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站在卖家的视角去理解这疯狂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李女士女儿的行为被定义为“跑单”,哪怕货还没发,损失也可能已经产生,尤其对于卡牌这种带有盲盒性质的商品,一旦在线上拆开或者确认了内容,价值就可能瞬间暴跌。

卖家最初提出的要求是支付一笔约150元的“跑单费”,占总金额的3成,这个数字或许就是他们用来量化自身损失的尝试,当这个金钱方案被拒绝后,卖家和买家的矛盾迅速升级。

因为在很多二手交易圈,特别是定制商品或盲盒领域,卖家时常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所以他们就用这种极端言语和侮辱性条件来提高退款门槛,一些网友透露其实“扇耳光”是一种用于恐吓和劝退的“黑话”,没人真想看,但目的就是让你知难而退。

更关键的是防止有“假冒未成年”的人,在游戏充值等领域,成年人利用未成年身份恶意退款的案例屡见不鲜,这让许多商家形成了“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势,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李女士的故事,认为这又是一次“家长协同作案”的骗局。

所以在这种充满不信任的环境下,卖家们试图用自制的、极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但是这种用伤害来止损的逻辑是病态且违法的。

这件事情也迅速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的观点也分成了两派,一些网友直接表示,熊孩子就该教训!家长监管不力,凭什么让卖家买单?就要支持卖家,买卖规则就得遵守!他们认为放任孩子犯错的后果,不应该由社会和无辜的卖家来承担,只有惩罚过他们,小孩才会长记性。

另一部分网友则看不惯平台方的这个做法,他们也直言这就是在教唆家暴!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底线,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都不该成为被施暴和侮辱的理由,对他们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他们担心一个网购不能演变成对一个孩子的公开羞辱和身体伤害,如果今天容忍了用“扇耳光”来换退款,明天是不是就可以用更残忍的方式来解决其他纠纷?

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如何从根源上防止孩子乱下单上,还有如何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售后仲裁机制,这些更具建设性的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截至目前,李女士的退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其实这件事情也说明了现在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背后有多么大的问题,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就因为一次错误的好奇让她陷入了被暴力威胁的恐惧中心。

家长李女士在追讨损失的过程中,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屈辱,千岛App也暴露了自己作为平台的失职,也丢掉了广大网友们的信任,其实千岛在2022年的时候就因为违反了《未成年保护法》被罚,原来还是个“惯犯”!

通过这件事,家长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金钱、如何辨别网络风险,和教他们读书写字一样重要,商家们也需要明白,维护自身权益必须依靠法律和规则,平台也必须承担起它应尽的责任。

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我们也不希望再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一时的好奇而受到伤害,屏幕前的你是否支持卖家的这种做法?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