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8月18日,发布的一条关于图纸中灌注桩的桩长25米,桩底部4m没有钢筋,为C30混凝土的微头条,引起很大的反响,阅读量接近一万。在此,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探讨,同时也对该桩的设计情况跟广大网友进行回复,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桥台桩基础钢筋构造图
首先,我们通过桥台桩基础钢筋构造图可以知道,该桩的桩径1.5m,桩长25m,主筋①直径为28mm,长度2230.8cm,主筋②直径为28mm,长度1880.5cm。钢筋构造立面图上看到,主筋①、②的长度已经包含锚入承台120cm,垫层厚度10cm。
故,主筋①在承台以下部分钢筋长度为2230.8-(120+10)=2100.8cm,主筋②在承台以下部分钢筋长度为1880.5-(120+10)=1750.5cm。
但是图纸注明,本图适用于0号桥台桩基。
接着,我们需要转换到桩位平面布置图,确定0号桥台的位置。
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通过,桥台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可以看出0号台为双排桩,每排各四根,分别是0a-0~0a-3和0b-0~0b-3。
接着,我们再通过桥型平面布置图,确定该桥台所在位置。
桥型平面布置图
通过桥型平面布置图,可以看到0号桥台坐落于斜坡上,基岩为中风化泥质灰岩,桩基础的上部梯型桥墩座,该上部桥梁通过搭板与路基连接。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桥梁桩底以下4米不设钢筋的设计主要基于结构受力特性、材料优化和施工工艺需求三方面考虑,具体分析如下:
1、结构受力:摩擦桩的弯矩分布特性
0号桥台的桩基础属于摩擦桩(高速公路桥梁桩基主流类型),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桩端(底部)弯矩接近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工程实践:
摩擦桩在桩长的中下段(通常桩长的1/3~1/2深度以下),桩身弯矩已非常小,无需钢筋抵抗弯矩,仅需素混凝土(无钢筋)即可传递竖向压力。
以桩长25米为例,桩底4米处于弯矩极小区域(甚至趋近于零),素混凝土段可节省钢材用量,降低造价。行业内对摩擦桩的素混凝土段设计通常为5~8米,4米也属于合理范围。
2、材料优化:适应持力层的抗压需求
桩底4米处于承载力较好的持力层(如基岩),素混凝土可直接与持力层接触,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抗压强度传递荷载,无需钢筋增强。
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C30混凝土抗压强度≥30MPa)足以满足持力层的承压需求,且成本低于钢筋混凝土。
若桩底为嵌岩桩(需嵌入基岩),桩端需配置钢筋以抵抗弯矩,但图纸中桩底无钢筋,说明该桩为摩擦桩,桩端主要依赖侧摩阻力,而非桩端阻力。且桥墩承台为8桩承台,单排4根,双排8根灌注桩。
也就是说,桩底4米无钢筋的核心目的是优化结构受力(摩擦桩弯矩分布)、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兼顾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是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常规设计思路。
感谢大家的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