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德发布】
在英德,有一位特殊教育教师,22年如一日扎根特教一线。她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帮特殊孩子掌握技能,用扎实的科研推动区域普特融合,更用温暖的坚守见证每一位特殊孩子的进步。她就是获得“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优秀教师”的英德市智通学校副书记、副校长张丽娜。今天,让我们走进她的特教世界,聆听她那份跨越22载的初心与热爱。
在英德市智通学校的教室里,张丽娜正在手把手教特殊孩子们制作手工皂。加热、调色搅拌、倒模冷却,一块块造型可爱的手工皂逐渐成型,孩子们的脸上露出雀跃的笑容。这样的场景,只是张丽娜22年特教生涯里的一个缩影。她说:“最初觉得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很想去探索,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这些特殊的孩子所触动。当我看到我们这里的孩子想表达却难以开口,想自理却常常碰壁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让特殊孩子掌握实用技能,更好融入生活,张丽娜创新开设了手工坊制作等特色课,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推出了“一对一”个训课,从纠正一个发音、指导一笔书写开始,耐心帮助特需孩子改善行为习惯,拉近他们与集体的距离。
春风化雨 铭记师恩
“我是以‘学生需求为本、普特师生适用’为准则,打造适用课程。针对学生生活技能弱,主导实地与实践课;深耕自闭症的干预课题,打磨“情绪疏导法”用于个训课。”同时,张丽娜和同事们还制作微课,拆解技能步骤,服务本校学生的同时,也适用于普校的特需生,真正意义上实现普特教学的融合。
不仅在本校教学中创新突破,张丽娜在清远区域普特融合教育中也有所作为。深知农村地区特殊儿童教育的难点,她深入农村学校调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方案。从特殊儿童入学评估的细节标准,到课堂教学的适配方案,再到家校协同的沟通流程,每一个环节她都反复打磨,让其真正“落地生根”。
而面对普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难题,她又多方联络,邀请省内外特教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把随班就读课堂管理、特殊儿童行为干预等实用知识,送到清远8个县(市、区)的300余名教师手中;她还牵头组织30所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开展“普特携手”交流,通过同课异构、案例研讨,让普特教师打破壁垒、互学互鉴。
从教22年来,张丽娜将“育残成才”当作神圣使命与人生追求,先后荣获英德市“师德师风标兵”“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清远市“教坛标兵”、广东省“特殊教育优秀教师”等称号,2024年入选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教育名教师培养对象,2025年荣获“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但张丽娜却说,22年来支持她走下去的,并不是荣誉,而是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改变与进步。
“特级教师”的荣誉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专业坚守,是永不停歇的教学创新,更是甘为人梯的教育情怀。眼下,张丽娜又开始规划未来3-5年的特教蓝图:联合省内外专家推进普特教师联合培训,用“师徒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建科研团队申报融合教育课题,开发适合山区特需学生的课程资源包……期待张丽娜老师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发展和英德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曾雅琦、李子麟、罗梓丹
编辑:黄晓静
编审:万山河、罗家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