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前些天科兴计划干一件大事,科兴就是打疫苗的那个科兴,一个在特殊时期赚到暴利的企业,现在准备“清仓式”分红,金额最高可达530多亿人民币。
这么大手笔分红的,极其罕见,当过老板的都知道,股份制企业老板最不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给小股东分红,更别说一下分掉几百亿。
一般来说,钱只要在公司账上,那支配权就在大老板手里,其他小股东再怎么跳也没卵用,大老板不发话,小股东的利益说实话很难得到伸张。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就好比很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还有新规之前的上市公司,十年八年不分红都很常见。
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分红反倒是一件“傻子”才干的事。例如,董大姐的格力,她的许多做事风格可能旁观者不敢苟同,但必须得承认,她的确又是个不错的老板,尤其是对格力的众多股东而言。
格力电器一向注重对股东的回报,常年分红,前几年两年分红180亿,很多股东反而翘尾巴了,气的董大姐在股东大会上怒斥:“你看上市公司哪个像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如果)五年不给你分红、你能怎么样我......”
董大姐一语道破众多上市公司对分红的心态,在监管新规出来之前,上市公司往往是不愿意主动搞分红的,毕竟,自己全吃掉、它不香吗?!
那么,什么情况下一个企业会清仓式或者大笔分红?
我捋了捋,至少有以下三种:
1,大部分股权集中在一家人手上,分红几乎等于左手合法倒到右手;
2,上市前清仓式分红,大股东们也多是一家人,上市前把利润转移到自己腰包,上市后募到的资金再用于企业经营和偿债;
3,股权分散,而账上又意外爆赚了很多钱。
前两种很常见,之前企业上市的“核动力”就是为了圈钱,大股东一家人为了圈钱,上市前先把账面的利润全分掉,然后再拿IPO融资的钱去运营公司;上市后,不论企业盈亏,反正会想一万种办法(夸张手法)来分红,把钱搞到自己口袋。
吃相贼难看。
而科兴计划大手笔分红500多亿,应该属于第三种。
因为那三年特殊情况,科兴一年赚到了一辈子的钱。科兴创始人尹卫东和潘爱华,前者是疫苗专家,后者是北大教授出身的药企大佬,两人在2001年成立北京科兴,后来把核心资产打包到美国上市,也就是现在的科兴生物。
企业做大之后,准备回A股上市,而两位创始人却在方向上产生分歧,最终演变成司法对决,并引入其他资本站队。2018年股权之争第一回合,尹卫东以“毒丸计划”稀释了对手股权,守擂成功。但也因此导致科兴在2019年因“治理失效”被美国停牌。
这一停就停了6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复牌。
但停牌不耽误赚钱,特别是碰到2020年的特殊情况,科兴在2015年到2020年的六年总共才赚了2.4亿美元,但光是2021年那一年,科兴的净利润就暴涨到145亿美元,约合1000亿人民币!
一年赚到了过去一百年都未必能赚到的巨额利润。
当时科兴的灭活疫苗火遍国内外,获批在100多个国家销售,甭管打完之后你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反正科兴是赚爆了,哪怕随后科兴就因为疫.情消失而陷入亏损。
今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2018年科兴股东大会程序违规,宣布“毒丸计划”无效,并更换4名董事。这等于为分红扫清障碍。
科兴的股权非常分散,没有哪一方绝对控股,根据搜索来看,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在15.07%,第二大股东是尹卫东,持股11%,第三大股东是鼎晖投资旗下的投资基金,第四、第五的股东分别是永恩国际和维梧资本,各占8.25%,其余是更小的股东。
数据未必精确,但大致能看出权重,换句话说,只要分红,这些股东瞬间财富暴涨,哪怕2019年之前买了100股,也能分数万块。
事实上也如此,有报道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科兴香港子公司持股59.24%的北京科兴中维,就分红达到480亿人民币,如果这次再分530余亿,相当于2021年赚的近千亿利润,将被彻底分光吃光。
其实各个股东现在眼里也只想分掉另一半利润,因为科兴自2021年之后业绩就直线跳水,后面连年亏损,瞎子都能看出短期内很难盈利,这时候先把账面上的大肉分了岂不乐哉?!
这么大一笔钱,放了六年,各大股东早就心痒难耐,如果科兴持续赚钱也就罢了,现在明显没啥机会,抓紧分钱就成第一要务。
对此,作为旁观者说实话着实有点膈应,毕竟很多人都是打了科兴的,很多话没法细说,但科兴一年赚到了一百年都未必能赚到的钱,而那些出现不.良.反应的却索.赔无门。
不得不令人深思,他们把钱分光吃光了,如果之后开启“秋后算账”,那又该怎么办。
......
最后简单聊一下今天的市场。
昨天我在文中讲了一句“感觉(大盘)有意无意的避免整个大a全面暴涨”,没想到今天果然,大a冲高回落,3500点得而复失,昨天和今天冲进去的人又有一大批被埋了进去。
我之所以说感觉大盘有意无意不让大a全面暴涨,并非乱猜,最直观的例子就是512那天官宣中美对等取消和暂缓共115%关税,发布时间恰好卡在下午3点收盘。
本就是爆炸性的利好,以前直接就在盘中公布了,而那次硬是拖到收盘,这不是防止大a暴涨是什么呢?!
压制暴涨的目的,最大的可能是防止暴跌,因为暴跌之后对信心的打击会导致再拉起来的代价无限放大。
换句话说,“稳股市”主要还在一个稳字,涨多了就压一压、跌多了就拉一拉,应该近一阶段的主旋律。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