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国直接撤资离开英国的“核电项目”,才知道如今的我们,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若是十年前,中国可能还需要他们的核电项目去挣钱,但现在的我们可以很硬气地说,不去参与直接撤资。
真正担忧的不再是中国,而是想要修建却找不到国家去接手的英国。
2015年时,英国国内电力系统即将崩溃,无奈之下搞了个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中国广核集团带着靠谱的技术方案过去,跟他们谈了一个月,就把合作敲定了,合同也签了。
当时说好的,英国人出180亿英镑,我国出60亿,法国人出87亿。
之后中法两国还会一起参与,塞兹韦尔C和布拉德韦尔B,另外两大核电项目。
当时英国民众都非常开心,以为他们终于可以用上更便宜的电能了,还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按照计划,最先建的这座欣克利角C核电站,将落地英国的布里吉沃特小镇,建成后将取代原本的欣克利角A和欣克利角B两座老旧的核电站。
就这样,我们兴冲冲的带上基建家伙什们去了英国,准备大干一场。
哪知道到了2016年,项目合作都差不多定了,英国首相突然就说要暂停项目的最终审批,嘴里念叨着什么“国家安全”。
结果过了几个月,他们又批准了项目。
但却额外加了些条件,让我们放弃一部分设备采购的决定权。
这一折腾,企业原本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好不容易,项目在2017年终于开工了,可英国的幺蛾子就没断过。
一会儿以“技术审查”为由拖着关键节点的审批,一会儿又突然要求加建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甚至逼着用没通过国际认证的混凝土配方,这直接导致建设成本飙升。
更折腾人的是,2019到2022年间,英方监管部门变着法儿改施工规范,光是补充技术标准就出了17项,硬生生让工期延误了28个多月。
中广核这边一直挺有诚意,提交了32份技术优化方案,还花1.8亿英镑建了核安全联合实验室,甚至主动延长部分设备质保期。
可英国根本不买账,反而变本加厉地设新门槛。
甚至硬是从中广核手里收走了,跟欣克利角C打包的塞兹韦尔C项目20%的股份,让我国白白损失了几百个亿。
后来俄乌冲突影响了材料供应,欣克利角C的建设成本一下子更高了。
英国又跳出来,把锅全甩给中广核,要求中方按协议比例分担超支费用,还发“通牒”,想靠国际舆论施压。
中广核按约定份额出了钱,可鉴于英国反复无常,就没同意追加投资,还明说了项目延期主要责任在英方。
结果英国政府不认账,说这是“商业合同”,他们不打算用公共资金填窟窿,这嘴脸是真够难看的。
面对英国的丑恶嘴脸,我国也不再惯着,直接撤资走人。
2023年底,中广核正式官宣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前前后后1900亿的资金直接撤掉,工程师们也全部撤出英国。
英国政府这下可慌了神,项目进度严重受阻,工地时常陷入停滞状态。
英国只能转头找另一个合作方法国,指望他们能独自扛起项目建设。
但法国电力集团本就因项目超支、工期延误焦头烂额,自身财务状况也不理想,根本无力独自支撑。
项目建设进度一缓再缓,现场设备、材料堆积如山,却因缺乏资金和协调,难以有效推进。
无奈之下,英国政府只好四处奔走,寻找新的投资方。
可国际上众多企业,看到英国政府对待中广核的态度,谁还敢轻易入局?
日本、韩国等国企业纷纷婉拒,就连美国企业,也对这烫手山芋避之不及。
英国这下彻底傻眼,曾经雄心勃勃的核电项目,如今成了无人敢接的烂摊子。
直到2025年6月,英国终于等来了一线生机。
美国私募巨头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宣布将为欣克利角C项目,提供最高45亿英镑的非上市债券融资。
虽说这笔资金暂时缓解了项目的燃眉之急,但融资条件极为苛刻,利率接近7%且为无担保债务,这无疑让项目未来的成本负担更重。
如今的欣克利角C项目现场,虽偶有施工动静,但和当初三国合作时的热火朝天相比,显得冷冷清清。
本来计划2025年底第一台机组就能发电,给600万用户供电,现在根本没戏。
去年12月倒是装好了一个反应堆压力容器,但整体进度还是落后太多,最新说要到2030年才能用上电,比原计划晚了5年,成本也是一再飙升。
可英国政府还在那里自欺欺人,宣称项目会顺利推进,但民众早已失去信心,对政府的信任也降至冰点。
而中国,经历此次合作风波,也更加坚定了在国际合作中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更加谨慎地选择可靠伙伴。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观察者网】等(截图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