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开除李姓女生,“有损国格”的罪名她担得起吗?

这两天网上最火的事,莫过于大连工业大学的一纸公告,直接把一个叫李某莳的女大学生给“拟开除”了。这事儿的热度,瞬间盖过了什么天水血铅,一下子就炸了锅。说实话小伊真不想去评论这种破事,因为一旦写不好就容易跑偏,最后搞成男女对立,现代社会!男权女权男女对立的事已经够割裂了,小伊我真不想趟这浑水,但架不住一些粉丝催着让我评论一下啊,还有就是各平台也天天给我推,想不看都不行。

事情的前因后果,网上信息满天飞,咱们先简单捋一下吧。去年12月,有个乌克兰的CSGO退役电竞选手,叫Zeus(宙斯),37岁,已婚有孩。他来上海参加比赛,21岁的大连工业大学女学生李某莳,作为他的“狂热粉丝”,千里迢迢跑去追星。有传闻说,她去上海的机票钱,还是她当时的男朋友给出的。

结果呢?两个人认识不到一天,就直奔酒店“深入交流”去了。这本来是个人私德问题,关上门谁也管不着。但坏就坏在这个叫Zeus的乌克兰选手,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他不但把俩人不堪入目的亲密视频和照片拍了下来,转头就发进了自己的粉丝群里大肆炫耀,连码都不打。更恶心的是,他还配上文字嘲讽,说“中国女孩一天就被征服”,公开给中国女性贴上“Easy Girl”的标签。这事先在外网发酵,后来又衍生出“巴西牛排”这种侮辱性称呼,意思是拿下中国女孩就像点一份廉价牛排一样容易。说实话!这就很莫名其妙了,这事本来是去年发生的事,而且在国内并没有怎么发散,怎么就因为大连工业大学的一纸公告一下就推上了热搜?你们细想吧!

你看,事情到这里,始作俑者是谁,一清二楚。那个Zeus,婚内出轨,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还进行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羞辱,妥妥一个人渣,甚至已经涉嫌违法。可半年多过去了,Zeus屁事没有,据说后来又跑到东南亚如法炮制。而事件的另一方,那个被偷拍、被传播、被网暴的李某莳,却等来了一份来自自己母校的“死刑判决”。

大连工业大学的公告,白纸黑字写着,要开除李某莳,依据是校规第十九条第六款——“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分成了两派。支持者山呼海啸,说“大快人心”、“学校终于干了件人事”,觉得李某莳这种行为就是自取其辱,给学校、给国家丢了人,开除得好。但另一边的反对声浪也不小,质疑学校凭什么拿一条上世纪的“老古董”校规,来“处决”一个新时代的学生?

孰对孰错,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但我想聊一个问题,很多人觉得,这事的核心是李某莳“私德有亏”,所以活该。这真的是太可笑了,说这个话的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懂。

我们先看大连工业大学这个处罚,到底有多离谱。

首先,学校引用的法律条文就存在问题。有律师明确指出,校方公告里引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是用于处理学生“退学”的,比如学业跟不上、生病休学之类的非惩罚性情况。而真正用于惩罚性“开除学籍”的,是第五十二条,那里面列的都是违反宪法、刑事犯罪、严重作弊这类重罪。学校拿管“退学”的规定来“开除”学生,这本身在程序上就站不住脚。

其次,我们再看那条最关键的校规:“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这话说得可太大了。我特地去查了,这条规定很有年头了,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那时候国门刚开,对外交流少,大家心态保守,搞出这么一条规定可以理解。但这都2025年了,全球化都什么程度了,还抱着这种“内外有别”的僵化思维不放?我看了下,清华、北大这些顶尖学府,早就把类似过时的条款给删了。怎么你大连工业大学的校训里写着“笃行致新”,行动上却如此“封建保守”?甚至他们的校规里还有一条更搞笑的,“在大学期间发生婚前性行为也算违规”。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想给大学生发“贞节牌坊”

更核心的问题是,这个“有损国格”的帽子,到底该谁来戴?

一个21岁的女大学生,和外国男人发生关系,这事儿就算“有损国格”了?那我们反过来问,如果一个大连工业大学的男同学,和一个乌克兰美女一夜情,还被女方发视频炫耀说“中国男人真棒”,那学校是不是得给他保研,理由是“为国争光”?再比如,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阿红”事件,视频里那么多男大学生、已婚男士,到现在有几个被扒出姓名单位的?有哪个单位站出来说“我们单位的某某某有损单位声誉,决定开除”?怎么一换成女性,一牵扯到外国人,这“国格”的神经就立马绷紧了?

说白了,在这件事里,李某莳确实有错,错在有男友的情况下还与他人发生关系,错在识人不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让渣男拍下了视频。这是她私德上的亏欠,她最该道歉的对象是她的前男友。但是,当视频被Zeus恶意传播,当她被全网人肉、被贴上侮辱性标签的时候,她的身份就已经从一个犯错者,转变成了受害者。

真正“有损国格”的,恰恰是那个乌克兰人Zeus。一个已婚男人,在另一个国家骗色,还把私密视频发出来羞辱当事人和她背后的整个群体,这才是对他自己国家国格的侮辱。关心这事的外国人,很多人觉得乌克兰男人的人品和道德水平如此低下。

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施暴的外国人,逍遥法外,没人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而被侵害的本国公民,却被自己的母校以最严厉的方式“清理门户”。学校的公告、各大媒体的报道,毫不遮掩地使用她的全名,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博游街”。这哪里是在维护校誉和国格?这分明是在用一种制度化的暴力,对一个受害者进行二次凌辱,这才是真正的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了。

我们再对比一下其他高校处理类似事件的做法。浙大男生犯强奸罪,留校察看;桂林电子科大男生偷拍女生裙底,留校察看;武大男生在图书馆性骚扰,记过处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处理起来却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连名字都舍不得公布,美其名曰“要给犯错的年轻人机会”。怎么到了李某莳这里,一个私德有亏的受害者,就要被直接开除,断绝未来的一切可能?这背后令人作呕的双重标准,才是对我们社会风气和教育公平最大的讽刺。

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李某莳走到今天这一步,当然不值得完全同情。作为一个成年人,她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从那些流出来的照片看,确实有点,嗯!确实很难评。但话说回来!她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被网暴、被“社会性死亡”,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学校本应是保护学生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便要处分,也应以教育和挽救为目的。可大连工业大学做了什么?它扛不住舆论的压力,为了尽快切割“负面资产”,选择用最极端、最懦弱的方式,将屠刀挥向了它唯一能欺负的学生。这种“惩罚受害者”的逻辑,暴露出的不是威严,而是怯懦。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爆舆论,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男女对立、中外矛盾、私德审判,这几个流量密码一叠加,足以掀起一场舆论海啸。而这场海啸背后,我们能看到一种更可怕的趋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几年的互联网,性别对立的话题越来越极端,一点就着。就像这次,很多人不是在讨论法律和校规的合理性,而是在狂热地辱骂“easy girl”和“媚外女”。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像极了韩国和日本曾经走过的老路。

日韩的经验教死我们,当经济下行,社会内卷加剧时,性别矛盾往往会成为社会矛盾的宣泄口。日本女权运动一度高涨,后来经济泡沫破裂,男性开始“躺平”,女性在职场和婚恋市场上的处境反而更加艰难。韩国的性别战争更是惨烈,男女双方用极端的政治正确互相攻击,打到最后,年轻男性集体右转去投保守派,整个社会撕裂,生育率全球垫底。结果呢?谁也没赢,整个国家输了。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因为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早就指出,当军事、经济、科技牌都打不通的时候,从内部瓦解对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当年搞垮苏联,靠的就是煽动民族矛盾。今天他们要对付中国,一张重要的牌,就是煽动性别对立。

你想想,境外势力出钱,在国内扶持代理人,成立各种组织和自媒体。他们兵分两路,一派打着“女权”的旗号,宣扬极端思想,把所有男性打成压迫者;另一派则假装“同情男性”,煽动男性对女性的仇恨。他们把所有个体问题都上升为性别问题,把个人矛盾激化为群体对立。最终目的就是制造社会撕裂,让年轻人不婚不育,从内部瓦解我们的社会根基。当一个国家的男女之间不再信任、只有仇恨,当一个国家的生育率崩盘、后继无人,那才是真正的不战而败。

钱学森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瓦解一个民族,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也难以修复。”

现在回过头再看李某莳事件,你还觉得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花边新闻吗?她个人的悲剧,固然有咎由自取的部分,但她更像是一个被推上祭坛的“祭品”。她的遭遇,折射出我们社会在文化自信、法治精神、性别平等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而舆论场上那股非理性的狂热,背后很可能就有那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推波助澜。

那个叫Zeus的乌克兰人,至今还在社交媒体上辩解,说自己没结婚,没说过“easy girl”,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而我们呢?还在为要不要把一个已经被毁掉的女孩再踩上一万只脚而争论不休。

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有损国格”?

一个公民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她的伴侣,这绝不是。

一个受害者,因为隐私被侵犯,反被自己的同胞和机构二次伤害,这才是。

一所本应代表科学与进步的高等学府,却用封建时代的腐朽法度来惩戒新时代的青年,这才是有损国格。

一场打着“爱国”旗号,对同胞进行猎巫和羞辱的网络狂欢,这才是有损国格。

希望李某莳的悲剧,能成为一个警钟。

这警钟首先是敲给每一个年轻人的。它告诉我们,无论男女,都应该更懂得自尊自爱。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像Zeus这样的人渣和猎手,过分混乱的私生活和识人不清,不仅会带来疾病和伤害,更可能让你成为他人攻击和羞辱你背后整个群体的“弹药”。

我们强调“洁身自好”,不是要退回到“三从四德”的腐朽枷锁里,而是在一个复杂甚至充满恶意的世界里,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和负责。

而这警钟,更是敲给整个社会的。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那种打着“道德”旗号行私刑之实的权力逻辑,是那种将个人私生活强行上升为“国格”问题的道德绑架。

当一个社会开始热衷于“浸猪笼”式的审判,今天被处决的是李某莳,那明天又会轮到谁呢?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记得“标星”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游戏   国格   大连   罪名   工业大学   女生   私德   乌克兰   校规   对立   学校   性别   受害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