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凉透!牛肋条自助从排队到倒闭,只用三个月?创业者哭着退场

过去两年,餐饮圈里最容易让人心动的两个字,就是牛肉。

无论是街边的生烫牛肉米线,还是忽然冒出来的牛肋条自助,还有主打“现切现拌”的鲜切牛肉火锅,只要菜单里躺着几盘红艳艳的牛肉,就能轻松排队。

那时候,只要你在短视频平台随便刷两下,十条里面有八条都在教你怎么靠牛肉创业实现人生翻盘。

有人晒着新店开业的队伍排成长龙,有人晃着营业额小票喊一天能挣好几千,加盟公司更是铆足了劲在镜头前把创业描绘得像捡钱一样轻松。

很多人坐不住了,觉得牛肉就是普通人逆袭的机会,是难得一见的风口。

可热闹过后,再回头看这一地鸡毛,才发现牛肉赛道从来没有外表那么光鲜。

从去年疯狂扩张,到今年集体退潮,那些曾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故事,一个个变成了投资者的心酸留言。

有人硬着头皮坚持半个月就认输了,有人把几年的积蓄全砸进去,最后只能整店打包卖给二手设备商。

更有人把所有希望押在两个店面上,半年亏掉三百多万。

牛肉创业,就像一出热闹的戏,叫得震天响,可散场的时候却冷得刺骨。

为什么那么多人一腔热血冲进去,最后却像被卷走一样狼狈。

为什么当初看似稳赚不赔的生意,最终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成人礼”。


01


牛肋条自助的故事最为典型。

最早火起来的时候,谁都没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自助烤肉,能迅速把全国卷成一锅热油。

当时最知名的品牌只有十来家店,结果半年不到,门店数量涨到将近一百家。

排队的画面看得人心痒痒,加盟大会上座无虚席,很多加盟商听了几个小时,觉得这生意实在太有冲劲。

短视频平台更是推波助澜。

视频里,牛肋条端上桌时还在吱吱冒汁,客人坐在桌前不停翻烤,气氛热闹得像节日。

画面里永远是人挤人,永远是端着锅往桌上奔的店员,永远是手机镜头里的那句“排队排到隔壁”。

这些新鲜感十足的场景,让不少人觉得这个赛道一定能跑很久。

加盟总部的宣传也毫不吝啬,投资门槛低,装修简单,供应链帮你把原料备好。

运营团队帮你做活动,开业前三天轻轻松松排队,短期就能回本。

越想越觉得这是普通人能抓住的机会。

可热闹只是表面,真正撑起一家店的不是排队,也不是宣传,而是日复一日的经营。

而这件事,大多数加盟商直到进场后才明白。


02


牛肉赛道之所以退潮,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互相压着创业者的肩膀。

最先露出破绽的是客流。

牛肋条自助、鲜切牛肉、自助火锅、生烫牛肉米线这类店,几乎都靠“新鲜感”吃饭。

一个城市刚出现一家爆火店时,人们愿意排队去尝。

但等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陆续开出来,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分散了。

原本勉强支撑的客流,被十几家新店一分,瞬间就不够用了。

很多店开业第一周还能忙到飞起,第二周就开始掉头往下走,到了第四周连平时的午餐时间都明显变冷清。

其次是毛利的问题。

虽然叫自助,但牛肉并不是什么高毛利食材。

很多店给消费者端上几十盘肉,实际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只要客流一少,每盘肉都像是在往亏损上添柴。

客人吃得越多,店亏得越快,客人吃得少了,店面反而招不到人。

涨价吧怕流失顾客,不涨吧靠销量也救不回来,这是一条天生走钢丝的生意路。

最危险的,是供应链的波动。

牛肉不是快餐店的普通食材,它的价格波动特别大。

去年牛肉连续十几个月下跌,这对创业者来说是天赐的窗口期。

可今年开始,牛肉的价格一路往上走。有时候一天涨好几次,进口牛肉的报价甚至像坐火箭。

对于依赖低价牛肉做生意的店来说,这种波动几乎是致命的。

食材一旦没法便宜采购,整个模型立刻断掉,加盟商还没反应过来,利润已经被抹平了。

再加上房租、人工、水电本来就压着头顶,一旦收入和成本出现错位,店铺瞬间难以维持。

很多店不是撑不住,而是完全看不到希望。


03


人们喜欢简单的解释,所以最近很多人把牛肉创业集体退潮归咎于“牛肉价格上升”。

但如果细想,你会发现一个更深的事实:

真正让这些店撑不住的,不是牛肉涨价,而是商业模式本身太依赖一个变量。

这些新品牌的思路几乎一致,开低价,先让顾客进来,再靠大量客流撑住成本。

只要肉便宜,就能赚钱;只要客流足,就没问题。

但这套模式忽略了两个最关键的现实:

第一,价格永远不可能停在低位。

牛肉去年降价,是因为供需短期失衡,是一种短暂现象,创业者却把这当成了“长期红利”。

当牛肉开始恢复正常价格,所有靠低价模式活着的店立刻被重锤。

第二,低价根本不是品牌价值,只是一时的噱头。

一盘便宜的牛肋条,可以吸引人一次,好吃、舒适、稳定、体验好,才能吸引人第二次、第三次。

那些靠“性价比”“不限量”“全场吃到爽”吸引来的客人,一旦看到品质下降或排队太久,就会立刻掉头。

而一旦顾客掉头,这些店没有任何后路。

你会发现:牛肉涨价只是揭开问题的最后一步,真正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埋在模式里了。


04


同样是做牛肉,有些品牌活得稳稳当当,甚至越做越火,另一些品牌却像潮水退去,一夜之间门口的桌椅全被搬空了。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答案其实很简单:活下来的品牌,从来不是靠低价起家,而是靠完整的体验让顾客愿意回头。

比如一些做云南黄牛肉的小店,不炒概念、不拼噱头,店里不大,却几乎天天有熟客。

它的关键不是价格,而是每一个细节都稳定:

汤底每天熬,肉每天现切,服务不花哨,但很到位,环境简洁,却让人舒适,顾客吃完后的感受永远是放心。

这类店不会因为牛肉涨价就乱了阵脚。

他们有常年稳定的供应链,有明确的标准化流程,也知道如何处理成本波动。

相比之下,那些短时间内开出一百家、接着倒掉几十家的品牌,真正缺的不是牛肉,而是根基。

靠热度活着的品牌,一旦热度不在,店就跟断了气一样。

靠体验活着的品牌,即使牛肉涨价,也能靠顾客撑下去。

这就是差别。


05


牛肉创业热潮的消退,不是市场反复无常,而是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每一个想创业的人:你不可以把希望压在风口上。

因为风向一旦变了,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化为乌有。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靠低价、靠排队、靠宣传,而是靠长期积累出来的品牌能力。

牛肉涨价、成本上升、竞争激烈,这些都是做生意绕不过去的常态。

能活下来的,是做好准备的人,倒下的,是只看到红利,只顾着往前冲的人。

牛肉创业这场潮水,把所有问题都暴露得淋漓尽致,热的时候热得惊人,冷的时候冷得彻底。

未来谁能留下,不看谁跑得快,而看谁扎得深。

能活下来的,不是站在风口的人,而是有能力迎接每一次变化的人。

这是牛肉创业留下的最大教训,也是最真实的启示。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肋条   创业者   牛肉   低价   客流   品牌   顾客   价格   风口   赛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