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少年齐聚海淀,听听他们怎么说→

8月6日,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个人挑战第二轮在北京市十一学校举行。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完成第二天的挑战任务。个人挑战聚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AI核心领域,全方位检验着青少年对AI关键技术的理解深度与实践应用能力,成为全球AI青少年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

个人挑战需在两天时间里完成6道专业题目。这些题目由全球知名高校及互联网企业联合提供,经过IOAI科学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打磨后确定最终版本,充分保证专业性与权威性。值得关注的是,组委会为所有学生统一配置了大语言模型作为辅助工具,这一举措不仅紧跟AI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更为参与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他们能在更贴近实际应用的环境中施展才华。

走进个人挑战现场,大家全神贯注,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每个人都沉浸在AI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中。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考验,更是一次AI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通过实战任务的历练,学生们得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竞技中深化对AI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滑动查看

各国领队与观察员普遍认为,IOAI在促进人才成长与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巴西领队Kristofer S.Kappel将活动比作助力孩子成长的“蹦床”,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助力,并强调此类国际交流活动在激发青少年了解和接触AI的重要意义;新加坡观察员Koo Sengmeng则肯定其在搭建国际交流桥梁方面的价值,希望借此机会探索本国AI教育的发展路径。

法国领队

Jules Pondard

希望队员能享受充满热情的交流学习过程。

匈牙利领队

László Gulyás

这是一个“塑造未来”的平台。

中国香港观察员

CHAN PING YIU,WILLIAM

IOAI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AI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对青少年们而言,这段经历更像是一场“走出舒适区”的成长旅程——

来自中国香港的冼展樂、吳汶桸首次参与国际活动,直言“既兴奋又紧张”,他们希望在实战中不断调整心态,逐渐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

秘鲁队成员Daniel Pocohuanca直言:“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动脑思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希望下次还能参加。”

对于很多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国际青少年而言,技术挑战之外,更多的是文化体验的惊喜与感动——

秘鲁队成员Fabricio Jeffrey Yoel Aguilar Machaca对中国美食和沿途风景赞不绝口,更感动于与中国人交流时感受到的友善与热情。

瑞典队成员Annie Karheiding初到北京,便被这座“人口众多、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吸引,尤其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中文和其他语言都不同,试着理解那些文字符号的意思特别有趣。”

作为全球AI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平台,IOAI个人挑战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高校和企业发现、选拔优秀AI人才搭建了桥梁。活动推动着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学术研究、教育实践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为AI产业的未来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滑动查看

文字:褚晓蒙(见习记者)

摄影:尹硕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科技   海淀   少年   全球   青少年   领队   观察员   中国   技术   国际交流   首都   能力   成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