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战”越打越激烈,西方先从蒙古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中美在稀土上的较劲,已经不是新闻。但最近,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资源战,突然“打”到了蒙古草原上。

西方资本一窝蜂地冲进蒙古,像是找到了“逃离中国”的新路径。他们能靠蒙古,绕开中国稀土这道“技术墙”?

从数据看,中国目前掌握全球约85%的稀土加工产能,美国自己超过八成的稀土进口都得仰仗中国。

那么,西方绕道蒙古的算盘,到底能不能打响?力拓的赔款、特洛伊的新矿,还有美印俄的物流“合纵”,背后藏着什么局?今天我们就来拆一拆这场地缘博弈的“蒙古章节”。

蒙古草原

力拓集团最近掏了1.385亿美元,和投资者握手言和。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但力拓显然更在意别的,那就是赶紧把这场在蒙古的铜矿风波翻篇,好继续往下走。

这家矿业巨头在蒙古最大的项目是奥尤陶勒盖铜矿,总投资接近70亿美元。一开始就因为超支、延期被告上法庭。

另一边,加拿大特洛伊矿业也在悄悄落子。他们的项目选在蒙古东南角,离中国边境不远,要开采的是二氧化硅。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冶炼稀土的关键辅料。有外媒直接点破,这个项目未来可能成西方稀土供应链的前哨。

这背后,显然不是一两个矿企的“商业决定”那么简单。

早在2023年,美国和蒙古就签了个政府间备忘录,美国承诺投钱、投技术,帮蒙古搞采矿和冶金。只是,换成了特朗普上台,这条路会不会变更又是个问号。

不过话说回来,蒙古确实有点“家底”。已探明的稀土储量有3100万吨,主要是轻稀土,数量上不输很多国家。但问题是,生产出来的却很少,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不到1%。有矿不等于有货,更不等于能赚钱。

地图上的合作

最近几年,美国和蒙古的关系升温得有点快。美国把蒙古称作“第三邻国”,虽然没接壤,但关系得像邻居。为了这份“邻里情”,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还承诺砸下10亿美元,帮蒙古修铁路、搞基建。

但光有钱不够,还得能把矿运出去。蒙古地处内陆,最方便的出海口其实就是中国。但这显然不符合西方“去中国化”的目标。

所以,印度来了。他们和蒙古也签了合作备忘录,想搞一个“蒙俄印运输走廊”,从蒙古走俄罗斯港口,再接印度洋。

俄罗斯远东港口一到冬天就封冻,年吞吐量也不算高,根本没法和中国天津港比。更别说中俄关系现在也不太适合让第三方“搭便车”。对蒙古来说,中国的港口运输成本至少低30%,效率也更高。硬要绕开中国,运费和时间双重增加,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印度选俄罗斯而不是中国,其实反映了它一直以来想要在“印太战略”上扮演角色的心态。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地缘政治上的“站队”,可能会让这些物流通道还没跑起来就先卡壳。

蒙古政府虽然反复强调“不选边站”,但现实是,它的路、电、水这些基础设施,几乎全靠中俄。嘴上讲独立,脚下却很难动弹。

有矿不等于出路

很多人看到蒙古有矿,就以为它能一夜之间变成“资源大国”。但矿还得能是挖、能运、能卖才行。蒙古的问题,恰恰在这三步上都卡着。

先说矿的种类。蒙古的稀土以轻稀土为主,比如镧、铈,这些在新能源电池里用得多。但真正稀缺、军工级别的中重稀土,比如镝、铽,蒙古几乎没有。

而这些,恰好是中国赣州的“看家本事”,全球70%的中重稀土都在那里。

再看基建。蒙古的公路密度只有亚洲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很多矿区都在戈壁滩上,风大沙多连信号都不好,别说修路了。有的地方连电都没接上,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国电力供应覆盖率还不到一半。

还有政治风险。力拓之前和蒙古政府谈股权谈了五年,期间各种波折不断。2023年反腐风暴里,蒙古矿业部还有多名高官被查,外资企业自然心里打鼓。

更别提当地法律还规定,外资在“战略矿产”项目里持股不能超过一定比例,政策一变,项目就可能泡汤。

加拿大特洛伊那个矿,离当地牧民的草场很近,已经引发了环保组织的抗议。一边是外资想挖矿赚钱,一边是牧民担心水源被污染。蒙古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可以说,蒙古确实是个“潜力股”,但它现在基础不稳、账目混乱、上下游断层,远不是一个能立刻上场和中国掰手腕的选手。

回到这场稀土战的本质,其实不只是“谁有矿”,而是“谁能炼”。美国虽然有芒廷帕斯矿,但连自己都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加工,中国掌握了全球90%的稀土萃取专利。

就算蒙古明天开始大规模出矿,西方也得先解决“怎么炼”的问题。而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中国在产业链下游的统治力更强。拿稀土磁体来说,中国目前产量占全球92%。也就是说,西方即使搞到了原料,也未必能做出成品。

当然,西方这么砸钱布局蒙古,不是为了今天,而是看准了未来十年。这是个长期工程,不是一场短跑。但是,这场“马拉松”刚起跑,蒙古这条赛道就已经布满坑洼,基础设施、政治稳定、物流通道样样都是挑战。

而中国这边,也不会坐视不理。除了可以继续强化技术出口管制,还能通过“一带一路”升级口岸合作,稳住和蒙古的关系。毕竟从地理到历史,中国和蒙古的联系远比美印俄要深得多。

所以说,蒙古这个“突破口”,更像是西方的一厢情愿。现实里,它既没有现成的通道,也缺少配套的产业链,想要取代中国的位置,还远着呢。

西方在蒙古的布局,不是没有意义,但也不该被过度解读。稀土这场博弈,真正的关键从来不是“谁能挖”,而是“谁能炼、谁能卖、谁能控产业链”。蒙古或许是个机会点,但它不是捷径,更不是“胜负手”。

对于中国来说,稳住技术优势,扩大产业链深度,才是底气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中美   蒙古   稀土   突破口   激烈   身上   中国   美国   特洛伊   产业链   俄罗斯   项目   全球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