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豪杨靖宇
海清涓
承载着无数传说与故事的长白山,以“东北屋脊”的雄浑气势震撼着我。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巍峨的身影逐渐清晰。山脉连绵,蓊郁葱茏,仿佛一幅远古的画卷……
继续前行,松花江宛如一条翡翠色的飘带,静静流淌在广袤的大地上。江水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江面上,渔船缓缓驶过,渔民们的吆喝声在江面上回荡,为这片宁静的江水平添了几分生机。
路过这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一个地名深深吸引了我——靖宇县。这座位于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吉林东南部边陲小城,原名濛江,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而改名。未曾踏入这座小城,杨靖宇的名字,早已镌刻于心。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我决定在靖宇县稍作停留,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聆听杨靖宇将军那感天动地的精神回响。
杨靖宇,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华奇男,一名浩气长存的钢铁战士。1940年2月23日,那是一个极其悲壮的日子。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东北密林深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的杨靖宇,身上伤痕累累,脚上的鞋子早已磨破,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带血的脚印。然而,即使面对如此绝境,杨靖宇依然没有丝毫退缩。日军对他进行了劝降,许诺只要他放弃抵抗,就给予高官厚禄。但杨靖宇却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我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刻!”斩钉截铁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敌人的阴谋。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图源: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官网)
与日军进行了数月的艰苦周旋后,孤身一人,弹尽粮绝的杨靖宇,最终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在激烈的战斗中,杨靖宇身中11枪,重重地倒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一棵拧劲子树下,壮烈殉国。日军将杨靖宇的遗体运下山,铡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肚腹,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孤勇者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却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杨靖宇饿得变了形的胃里,没有半粒粮食,只有一些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见惯了生死离别的医生,那一刻忍不住泪流满面。残暴狠毒的侵略者,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目瞪口呆。伪通化省警备厅长岸谷隆一郎心服口服地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踏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张历经沧桑、有些模糊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杨靖宇冷峻的国字脸上带着道道冻痕,那双穿透时光迷雾火炬般的眼眸,闪烁着睿智与坚毅的光芒。每一道轮廓都展现出中国军人特有的坚贞不屈,每一寸肌理都诉说着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那副千古不朽的铁血形象,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崇拜与敬仰。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户贫寒农家。自幼,他就饱受生活磨难,但也正是这些磨难,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正义感。1927年5月,革命的星火点燃了信仰,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紧紧相连。1928年,马尚德离开河南确山老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1929年,马尚德来到东北,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当时的东北,在日军的铁蹄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煤矿工人更是陷入苦难深渊。马尚德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深入工人群众,发动大家团结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抗争。
图源: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官网
1932年,为了更方便组织抗日联军,马尚德毅然改名为杨靖宇。此后,他历任抗日联军重要领导职务,率领东北军民在白山黑水之间,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面对装备精良、凶残无比的日寇,杨靖宇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每一场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生前,杨靖宇智勇双全,威震东北。杨靖宇率领的抗联队伍,让日寇闻风丧胆,甚至不敢在密林里过夜。杨靖宇熟悉东北地形,巧妙地利用山林的掩护,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使日军疲于奔命。死后,杨靖宇的英雄壮举同样荡气回肠,就连那些杀害他的日本军人,也不得不被他的精神所折服,穿着黑色的和服对他进行拜祭。这不仅是侵略者对强者的敬畏,更是正义与信仰的伟大胜利。
文学家郭沫若在瞻仰杨靖宇遗首时,深受触动,挥毫写下《咏杨靖宇将军》:“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诗人张志真也作诗缅怀,《纪念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民族英雄杨将军,战功卓著满乾坤。三十五年峥嵘岁,一十四载戎马春。白山黑水魂潇潇,赤县青史柏森森。国人铭记期颐日,高歌一曲颂战神。”这些诗词,正是对杨靖宇将军伟大一生的高度赞誉和深情缅怀。
站在长白山下,望着松花江的流水,我仿佛看到铁血将军杨靖宇,率领一批又一批抗联战士,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抗战英豪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一次又一次与敌人顽强抗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杨靖宇将军英勇抗日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已经化作一股强大的靖宇精神,融入了白山黑水之间。这股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不能忘记像杨靖宇将军这样的英雄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海清涓(四川资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西南班学员,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著有诗集《茶竹倾尘》及长篇小说《罗泉井》《玫瑰文》等多部作品)
配图:方志四川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