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搅局全球:俄乌挺乌又改口,中美谈判反复无常

9月23日那天,特朗普在联合国搞了个大动作,他发表了一场56分钟的演说,这时间不算短,内容却让不少人惊掉下巴。

之前他对俄罗斯还挺“客气”,结果这次当众嘲讽人家“三年半打不赢一场速决战”,转脸又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声明。

这可是他迄今为止最挺乌克兰的一次,说“有欧洲支持,乌克兰能赢回原来的边界”。

他只提欧洲支持,压根没说美国要干啥,我琢磨着,他怕不是还想接着当“军火商”,给欧洲卖武器?毕竟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他可不敢随便忽略。

而且这立场变得也太突然了,之前他还说“乌克兰打不赢俄罗斯”,甚至建议乌克兰割地换和平,现在全推翻了。

后来才知道,9月23号他跟泽连斯基在纽约见了一面,估计就是这次见面,让他改了口。

泽连斯基也挺会抓机会,见特朗普态度松了,立马就提要求。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当场请求要更多远程导弹,特朗普就说“不反对这想法”,但没说要取消现在的禁令。

国际关系学者储殷说得挺在理,泽连斯基也没别的选,之前特朗普对乌克兰态度差,欧洲和乌克兰国内都挺悲观,要是不趁这时候争取点希望,国内抵抗的劲儿、欧洲的支持可能就散了。

就算特朗普只是嘴上说说,对他们也是种鼓舞。

俄乌那边刚挺乌,转头就改口?特朗普的“纸老虎”戏码只演一天

立场刚变没两天,特朗普又整了出“新活”。

他在社交媒体上给俄罗斯安了个“纸老虎”的称呼,后来跟法国总统马克龙见面,还特意提了这事儿。

结果俄罗斯那边也不含糊,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接回怼,说俄罗斯是“熊”,不是什么纸老虎,还说普京一直觉得特朗普能解决乌克兰冲突,也想和平解决。

本来以为这“纸老虎”的说法会持续几天,没想到9月25号特朗普见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又变卦了,跟记者说“以后不会再说任何人是纸老虎了”。

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而且这边美俄还在外交层面互动着呢,9月24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纽约见了面,专门聊乌克兰危机。

拉夫罗夫后来还说,特朗普那些极端言论,比如“允许北约轰炸俄罗斯”,就是国际外交上的常规操作,不一定是真的。

甚至俄罗斯还放话,之前邀请特朗普访莫斯科的提议还作数,去不去看他自己。

欧洲那边估计都被他整懵了,美媒《政治报》说,欧盟代表团又兴奋又怀疑,兴奋是觉得特朗普可能挺乌,怀疑是他太善变,根本没法制定长期应对策略。

有欧洲官员还担心,说不定普京一个电话打过去,特朗普立场又变了。

还有个细节,之前特朗普说要“观察普京一周”,后来改成两周,再后来变成几周,现在直接延到一个月,这哪是观察,分明是没拿定主意嘛。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王冲教授说得挺透彻,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就是“两边下注”,一会儿拿“大棒”对乌克兰,一会儿用“胡萝卜”拉普京,想让普京坐下来谈判。

可没想到,俄罗斯把“胡萝卜”收了,却没让步。

加上美国国内、西方国家对他不满,他才开始搞平衡,哪边态度软就往哪边偏,本质上就是在帮乌克兰赚点好处,又不得罪普京,在中间反复拿捏。

储殷还提到,特朗普其实挺羡慕普京这种“强人”领导人,还觉得自己跟普京有私交,可这私交也没多大用。

关键是他想不管欧洲和乌克兰,却没那本事,共和党里大多是反俄的,美国那些从全球战略里赚钱的利益集团,也不会让他轻易放弃乌克兰。

要是真不管了,军工集团从俄乌战争里赚的钱就少了,这压力他扛不住,这边俄乌的事儿还没捋顺,特朗普在对华关系上,又开始“左右横跳”了。

之前他动不动就加关税,后来中美谈了四轮经贸。

5月12号在日内瓦谈的时候,双方好不容易达成初步共识,说90天内降低互相加的关税。

当时美国打算把对华高关税几乎全取消或暂停,税率从之前说的145%降了一大半,中国也相应降了关税,还暂停了对美非关税制裁。

特朗普当时可积极了,谈判第一天就发帖说“中美全面重启关系”。

我本来以为这事儿能稳一阵,毕竟对全球经济也有好处,结果没几天又出变故,6月10号,中美在伦敦谈了两天,加起来快20个小时,才在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

到了7月,美国又松了点口子,先取消了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的出口限制,还有化学品乙烷的限制,后来又批准英伟达的AI芯片H20恢复对华出口。

那段时间,特朗普确实放了不少和解的信号,直到中美第三轮在斯德哥尔摩磋商。

7月29号,双方还说好了,从8月12号起,把24%的对等关税再暂停90天,到期日改到2025年11月10号。

中美经贸谈得好好的,留学生政策又“翻船”?特朗普的短期算盘太明显

本来经贸这边有点进展,结果特朗普在留学生问题上又“掉链子”。

8月26号,他在内阁会议上还说“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结果第二天就变了,他政府发布了个拟议规章,想收紧国际学生、文化交流访问者还有外国记者的签证期限。

这操作我是没看懂,一边想吸引中国人才,一边又怕人家来,这不矛盾吗?

后来9月14号,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又谈了第四轮经贸,说“沟通得坦诚、深入、有建设性”,但也没说达成啥新共识。

储殷的观点我挺认同,不用对中美达成长期协议抱太大希望,美国政策本来就反复,也不用因为谈不拢就悲观,这些都是短期的。

关键是咱们得稳住自己,把国力搞上去,政策保持连贯,不管他怎么变,咱们有自己的节奏就行。

其实特朗普这反复,说到底就是太看重眼前利益了,他跟中国谈判,不想着长期战略互信,就想每次都占点小便宜,旧问题解决了,又搞出新问题。

就像芯片出口那事儿,看着是松了,其实英伟达H20芯片的性能,比美国封锁的高端型号差不少,说白了就是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不想让咱们拿到高端技术,这小算盘打得太精了。

除了俄乌、中美,中东那边特朗普也没闲着,立场照样来回变。

今年2月的时候,他还说“美国要接管加沙地带,把约200万加沙居民永久迁走”,这话说出来,不少人都担心会出人道主义灾难。

结果到了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又改主意了,拿出个中东和平计划,提了21点加沙停火倡议,说“要鼓励巴勒斯坦人留在加沙,让巴勒斯坦技术官僚组临时政府管理”。

储殷分析得挺到位,他这次让步也是没办法。

加沙当时被打得稀巴烂,据联合国数据,150万人没地方住,80%的人缺粮食,全球都同情巴勒斯坦,西方内部也吵起来了,法国、西班牙都呼吁停火。

最关键的是,没哪个国家愿意接200万巴勒斯坦难民,他那“迁移计划”根本行不通,不改不行。

不过有件事他倒挺“坚持”,力挺以色列,当时不少国家都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了,连法国、西班牙这些美国盟友都在列,可特朗普不仅不承认,还在联合国大会上骂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盟友。

更有意思的是,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发言时,好多国家代表直接起身离席抗议,场面挺尴尬,结果9月29号特朗普还在白宫热情接待了他,一点没受影响。

王冲教授说,特朗普把以色列当成中东的“关键点”,美国作为外面的国家,其实就是想维持中东的平衡,让以色列、沙特、伊朗互相牵制。

但得保证美国这边的人占优势,所以就算加沙政策变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也不会动。

储殷还有个观点我觉得挺深刻,他说美国现在已经没法维持“全球帝国”的地位了,整体在收缩,收缩的时候就容易“两面派”。

既想靠以色列控制中东,又不想花太多精力管加沙的人道危机。

特朗普这么善变,跟美国国内政治乱也有关系,比如大选的压力,他想稳住自己的位置,就只能跟着形势变,结果不仅没让局势稳下来,反而把中东搅得更乱了。

其实回头看,特朗普不管在俄乌、中美还是中东,立场变来变去,核心都是为了短期利益,要么是国内的选票,要么是利益集团的要求。

可全球局势不是他家后院,他这么来回折腾,欧洲没法制定长期政策,中美经贸合作总悬着,中东盟友对美国也越来越不信任。

面对这种善变,各国也只能自己稳住节奏,就像储殷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是特朗普一直这么折腾下去,全球安全格局只会更复杂,本来就乱的世界,怕是要更难平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中美   反复无常   全球   乌克兰   美国   巴勒斯坦   中东   俄罗斯   欧洲   以色列   纸老虎   联合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