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五仁月饼,就是没遭到社会毒打”,桃李面包公司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竟然遭到了全网的抵制。
事情是这样的,近日桃李面包的一则中秋电梯广告火了,但这火的方式可不太光彩。
广告文案写着:“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这文案一出来,网友们就不干了,纷纷表示买个月饼还要遭受“生活的毒打”,这也太离谱了。
还有网友质疑这是在用别人的痛苦做营销,满满的“爹味”说教,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李佳琦事件。
之前李佳琦在直播中回怼网友“哪里贵了?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也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两件事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式营销”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现在的消费者,可不吃这一套,他们更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居高临下地“教育”。
桃李面包的危机公关更是让人失望。
在广告引发争议后,相关负责人先是表示涉事广告画面在上线一天后已下架。
还说本次投放是品牌方第一次尝试开放式的内部共创机制,是邀请了不同年龄层的同事自由创作文案,本意是好的,但没想到会这样。
这也就算了,后来桃李面包京东旗舰店页面显示该款月饼五仁口味和红豆馅无货。
官方社交账号还发文称此次文案“翻车”是领导的责任,他正在接受“现实的毒打”,并称后续宣发正式由年轻人接管。
这明显就是在甩锅啊,网友们看到这样的回应,自然是更加不满,矛盾进一步激化。
更严重的是,桃李面包可不是第一次出问题了。
就在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抽检通告中,桃李面包委托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被抽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具体数据触目惊心。
市场监管总局抽检了5个样品,菌落总数分别为<10CFU/g、40CFU/g、<10CFU/g、1.7×10⁵CFU/g、1.1×10⁵CFU/g。
而检测标准中的最大可接受数M为10⁵CFU/g,后两个结果远超标准范围。
这菌落总数超标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菌落总数反映的是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要是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不仅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让面包失去原本的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面包腐败变质。
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食用了菌落总数超标的面包,很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并不是桃李面包第一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栽跟头。
早在2020年12月,桃李面包旗下子公司天津桃李生产的纯蛋糕,经抽样检验就显示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到了2022年8月,桃李面包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又因生产的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被行政处罚5万元,公司给出的原因是虫害控制工作不够彻底。
再往后,2023年初,辽宁鞍山一位女消费者爆料在桃李面包里吃出了2厘米长的带锈美工刀刀片。
“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带锈刀片”的词条瞬间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想象一下,要是不小心吞下这么一块刀片,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今年3月,央广网调查发现,仅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桃李面包的投诉就多达548条,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五花八门。
有吃到头发、苍蝇的,还有买到在保质期内就发霉长毛面包的。
如今,又出现了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这一桩桩一件件,实在是让消费者寒心。
面对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处罚。
就拿这次菌落总数超标的事件来说,泰安市岱岳区市监局在2024年10月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人民币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096.2元。
可大家想想,桃李面包作为一家年赚数十亿的企业,区区一万元的罚款,与它的巨额营收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这也反映出当前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的社会现状,如此低的违法成本,很难让企业真正重视起食品安全问题,也无法对其他企业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长此以往,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
说起桃李面包,其实它早年只是东北的一个小作坊。
1995年,桃李面包在辽宁成立,最初就靠着几个工人在小厂房里揉面、烘烤,靠着实惠的价格和新鲜的口感,在当地慢慢打开了市场。
真正让桃李面包起飞的,是它独创的“中央工厂+批发”模式。
这种模式能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保证面包新鲜度,毕竟面包保质期短,快速配送是关键。
靠着这套打法,桃李面包从东北一路扩张到全国,2015年还成了“面包第一股”,上市当天股价就大涨,巅峰时期一年营收能突破60亿,门店遍布大街小巷。
可谁能想到,快速扩张的背后,早已埋下了质量失控的隐患。
为了抢占市场,桃李面包近几年在全国疯狂建生产基地,从最初的几个工厂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
但工厂建起来了,品控却没跟上。
有内部员工透露,部分新工厂的生产设备没及时更新,清洗消毒流程也流于形式,有时候为了赶订单,甚至会简化质检步骤。
供应链管控更是混乱,原材料采购只看价格,不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导致个别批次的面粉、黄油存在质量问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公司内部的品控部门话语权极低,就算发现问题,也会因为“不影响生产进度”被搁置。
如今桃李面包信任崩塌,想要翻身可不容易。
首先得把品控真正抓起来,淘汰老旧设备,对所有生产基地进行全面排查,不合格的立即停产整改。
供应链上也要严格筛选供应商,建立黑名单制度。
其次产品得创新,不能总靠老款面包撑场面,多开发适合年轻人、老年人的健康产品。
最后品牌沟通要真诚,别再搞“甩锅”那一套,直面消费者的质疑,及时回应问题。
桃李面包从小作坊做到行业龙头,用了近30年,可信任崩塌只需要几次质量事故。
这不仅是给桃李面包提了个醒,更是给所有国货品牌敲了警钟:不管规模多大,质量和诚信永远是立身之本。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