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烤”验下,菜饭还能剩吗?

过日子,一日三餐有些剩菜剩饭是常有的事。在气温一路飙升的夏季,这些剩饭剩菜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格外关注。让我们看看这场“舌尖上的保卫战”怎么打!

省流版

1.剩菜剩饭储存不当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增加致癌风险、细菌繁殖引发食物中毒等风险。

2.适量购买食材和烹饪食物,新鲜蔬菜尽量当天购买当天食用完毕,烹饪时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一顿吃完。

3.烹饪后的食物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肉类剩菜冷藏不宜超过2天,米饭、面食、凉拌菜等冷藏不宜超过24小时,海鲜吃不完需冷冻。

4.剩菜剩饭应使用密封保鲜盒或保鲜膜包裹后保存。

5.剩饭剩菜再次食用前需充分加热。

剩菜剩饭的食品安全风险

风险一:亚硝酸盐超标增加致癌风险

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等)含有较高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不仅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还可能在体内合成致癌物亚硝胺。

实验表明,油炒和水煮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储存12小时后开始增加,分别在36小时和24小时达到峰值;而多种新鲜蔬菜冷藏3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也超过了国家限量标准。

风险二:细菌繁殖引发食物中毒

肉类富含蛋白质,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肉类剩菜若储存不当,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将大量繁殖,部分细菌可能产生耐高温的毒素,即使加热也难以完全去除。如感染沙门氏菌可能导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海鲜类(如鱼类、贝类)隔夜后蛋白质易变性或降解,不仅品质下降,还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此外还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食用后易引发急性肠胃炎。

米饭和面食储存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蜡样芽胞杆菌等致病菌,或产生霉变。

熟食类(如即食熟肉、凉拌菜等)未经高温杀菌,制作过程中容易被细菌污染,且通常含有较多水分和调料,更利于细菌繁殖。

剩菜剩饭如何妥善保存

(一)适量购买和烹饪食物

在购买食材和烹饪食物的时候要控制量,新鲜蔬菜尽量当天购买当天食用完毕,烹饪时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一顿吃完。肉类、海产品等若一次性购买较多,可以先切成小块密封分装后放入冷冻层,吃多少取多少,避免反复冻融。而对于烹饪后的饭菜,如果意识到吃不完,需在食用前进行分装冷藏,减少细菌的污染。

(二)及时冷藏

一般情况下,烹饪后的食物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高温天气时,食物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应缩短到1小时内。如放入冰箱冷藏,需注意冷藏室温度最好保持在5℃以下。

(三)密封保存

剩菜剩饭应使用密封保鲜盒或保鲜膜包裹,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条件允许可以贴上标签,以提醒存放的时间。注意,简单覆盖盘子或塑料袋无法隔绝微生物污染。

(四)分类存放

不同种类的剩菜应分类存放,不建议混合在一起进冰箱,否则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此外,冰箱中生的肉类、海鲜等应存放在熟食或即食食物的下层,避免交叉污染。

(五)尽快吃完

放进冰箱不是暂停时间,部分细菌(如单增李斯特菌)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缓慢繁殖,因此剩菜剩饭还是要尽快食用。请记住以下口诀:

(六)再次食用需彻底加热

食物化冻应在冰箱冷藏室或低温环境下进行,或使用微波炉解冻。但微波炉可能留下微生物能够生长的暖点,因此微波炉解冻后的食物应立即烹饪。

剩饭剩菜食用前,应检查是否有异味、霉变或颜色改变。如无异常,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如果是汤或炖菜类应煮沸后食用。此外,食物复热不宜超过1次。

参考文献:

[1] WHO《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培训手册(《FIVE KEYS TO SAFER FOOD MANUAL》)

[2] GB 276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3] 王颖,韩东,张春晖.预煮食材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5,50(04):20-26+96.

[4] 毛燚杰,何晋浙.新鲜蔬菜与烹调蔬菜中亚硝酸盐及VC的变化规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08)
:166-170.DOI:10.13995/j.cnki.11-1802/ts.201608029.

[5] 邬松恒.储藏与烹饪对空心菜和卷心菜硝酸盐安全风险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22.DOI:10.27232/d.cnki.gnchu.2022.00227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美食   菜饭   高温   剩菜   剩饭   细菌   亚硝酸盐   食物   肉类   风险   硝酸盐   小时   致病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