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触发调整,国寿、平安等纷纷公告!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会上发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该研究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超过25个基点,触发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这是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后的第一次调整。


随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纷纷发布公告称,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1

预定利率再次下调


2025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通知》明确,当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从市场情况来看,在本次调整前,人身险公司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1.5%


4月21日,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会上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低于人身险公司在售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37个基点。此次二季度例会发布的研究值为1.99%,低于人身险公司在售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51个基点,触发了《通知》中关于下调预定利率的机制。


中泰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分析,研究值降低主要是因为近年市场利率平均水平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5%(较一季度下降10个基点)、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3%(较一季度下降25个基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5%(较一季度下降16.6个基点)。根据计算公式,研究值的基础回报水平涉及250日移动平均和750日移动平均,2024年四季度单季度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大幅下跌逾47个基点,对均值的“杀伤力”显现。


某大型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其背后原因,主要包括近年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运行、整体市场利率水平走低,以及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上升等因素。下调预定利率,有助于缓解行业利差损风险,促进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2

差异化调整 推动分红险发展


从各人身险公司的调整水平来看,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由2.5%调整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由2.0%调整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由1.5%调整为1.0%


具体来看,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均下调50个基点,而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仅下调25个基点,调整幅度有所不同。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预定利率调整不仅着眼于当前市场环境,也考虑到了长远发展。预计今年三、四季度的市场研究值将持续在2%以下。如果此次调整幅度过小,按照预定利率调整机制,很可能在四季度再次触发下调。而频繁下调将对行业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新产品上市不久即被下架,需不断更换产品,影响市场预期和客户信心。因此,各人身险公司希望通过“一步到位”的调整,使预定利率水平趋于相对稳定,从而减少行业波动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调整幅度较小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新国十条”中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目前,各人身险公司正积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推动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其中分红型保险是各公司发力的重点。此次小幅下调预定利率上限,旨在通过利率机制引导分红型保险产品的发展,促进行业产品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3

8月底前完成产品切换


《通知》要求,人身险公司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产品切换。根据各人身险公司发布的公告,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这意味着行业将在8月底就完成产品切换,较《通知》要求的时间有所提前。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人身险行业经历了多轮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迭代,公司在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渠道对接等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整体应对机制日趋成熟,为提前完成产品切换提供了保障。


记者注意到,市场对此次预定利率下调已有较为充分预期。为应对调整,多家人身险公司此前就启动了新产品开发工作,并与各销售渠道开展了充分的对接与培训,确保销售团队准确理解新规背景和产品特性,为顺利切换打下坚实基础。


“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包括产品设计、系统调试、培训推广等环节都已基本就绪,因此8月底前能够顺利完成产品切换。”上述大型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预定利率下调、产品切换的过渡阶段,部分机构通过夸大宣传、制造恐慌情绪等方式诱导消费者短期内集中投保,扰乱了市场秩序。针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明确严禁”炒停售“。葛玉翔表示,各公司应严格遵守落实,一方面践行保险行业定价“反内卷”,另一方面提前消耗客户需求也不利于公司新单业绩的平稳。


对于此次预定利率调整,“炒停售”依然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方面,各人身险公司应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监测,一旦发现“炒停售”苗头,应及时制止并纠正;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强化市场监测,对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中长端利率持续下行,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增强,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人身险公司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敏感度和判断力,加强对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规律研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筑牢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韩业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平安   利率   人身   保险产品   公告   最高值   基点   公司   产品   市场   中国银行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