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参加了一场聚会,我顿悟:人到中年,到底什么才最重要

这个国庆节,我参加了一场老同学聚会。

菜还没上齐,班长就先掏出降压药,表示不能喝酒,得清淡饮食。

一时间,大家的话题不自觉地从生活现状,转到了病情交流上。

“上星期我刚做了胃镜,慢性胃炎很久了,都是之前加班饮食不规律造成的。”

“我这颈椎病也越来越严重,时不时就头疼得厉害。”

“我甲状腺结节,医生说要少生气。”

原本多年不见的欢欣喜悦,似乎一下子被各种体检报告撕得粉碎。

真是应了网上看过的一句话:“人过中年才明白,人生的下半场,拼的就是健康。”

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平安康健;原来无病无灾,才是真的在赚钱。

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熬夜追剧、肆意吃喝、通宵加班……似乎成为很多都市人的生活常态。

年轻时以为这些都是小事,等中年之后,健康问题集中爆发才明白,这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竟是日后击垮自己的罪魁祸首。

贾平凹是文坛出了名的“老病号”,他在随记《五十大话》中写道:

“年轻时,我曾经熬夜创作,以为身体是无穷的资源。直到后来被查出肝炎,一直病蔫蔫的就是二十年。”

不仅发病的时候痛苦不已,就连日常也是过得胆颤心惊。

生活用品独立分开,不敢和家人太过亲密,甚至害怕叮过自己的蚊子,再去家人那里传播病毒。

在这之后,他忍不住感慨:

“我真是害怕身体太糟糕了,灵魂一离开就不再回来,往后再不敢熬夜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邀打麻将,说好放牌让我赢,也不去了。”

他学会了规律饮食,主动喝牛奶、吃乌鸡人参汤,开始出门跑步、调整作息。

尤记这些年,有关企业高管、大厂员工猝死的新闻频上热搜。

他们大多正值人生的黄金年岁,却因为对身体过度透支,而早早离开。

正如看过的一句话:“健康不能代表所有,但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

年轻时,总想着要再多挣点,总想着再往前冲一把。

哪怕身体开始频繁出现小毛病,也认为自己还能扛得住,殊不知这一扛就把隐患变成了灾难。

直到躺在医院才知道,没有健康,再成功的事业也只是空中楼阁,唯有健康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世事无常,健康最贵

曾刷到一个视频,让人感触很深。

视频内容是90后抗癌博主@柱子哥,对话凤凰网主持人。

柱子哥曾是复旦学霸和金融精英,被诊断出胃癌晚期前,一直是天之骄女的存在。直到短短一纸诊断书的出现,判定她还剩最后一年的时间。

对此,她的决定是提上行李环游世界,每两周去一家私立医院接受几天的治疗。

面对采访,她这样说道:

“晚期癌症,看到后面真的是天价,消费很高,希望很渺茫。”

“绝大部分财富,其实都是在最后,延长死亡的等待期花掉的。”

“其实旅游和住院比起来,不值一提。”

话语一出,不禁让人陷入反思。

人活一世,世间钱财与物质皆有定价,临了才知,唯有健康,是耗费千金也难换取的珍宝。

著名的国学大师梁漱溟曾透露,自己在写作之余,会去公园打拳、散步,或者慢跑,坚持多年,从不间断。

因此,在年过8旬时,讲台上的老先生依旧声如洪钟,让很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还有被网友称作“最飒爷爷”的王德顺老人。

79岁时,成为T台模特;85岁时,拿到飞行执照,实现了自己的蓝天梦。

他们的故事,无不告诫着我们:

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只有先拥有一副好身体,才可以将人生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去扩展生命的边界。

休息不是支出,是兜底;养生不是成本,而是风控。

人到中年,最贵的是健康。

始终将健康放在首位,就是给人生加永续杠杆。

好的身体,从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听过这样一个比喻:

健康就像一张存折,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在不断往里存钱,如此,老了才能安心地使用这笔财富。

反之,若在年轻时候便过度支取,一旦存款透支,带来的便会是巨大的伤痛。

要想中年之后,拥有一个好身体,最重要的,便是在年轻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持续往“健康账户”中存钱。

尤其以下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际上对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1)充足的睡眠,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

伏尔泰曾说:“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而这句话,如今有了科学的佐证。

BBC电台曾做过一项实验,将七名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要求晚上睡六个半小时,另一组则为七个半小时。

一周后,对他们的血液进行化验。

结果显示:睡眠充足的小组,基因要更为活跃,尤其是针对炎症、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的相关基因,睡眠对激活它们的影响更加明显。

可见,好好睡觉,不仅是不花钱的养生,更是提升生命质量最好的方式。

(2)好好吃饭,是对自己最好的爱

《读者》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

“好好生活,落在每个普通人生活的注脚,就是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不是去吃多昂贵的大餐,而是管理好自己的口食之欲。做到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口味清淡。

要知道,吃饭不仅是为满足一时的口欲,更是对身体能量的补充,是治愈,是珍贵。

想要健康的人生,就从好好吃饭开始。

(3)别去压抑情绪,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一位老中医讲:

“其实,90%的疾病是可以自愈的。养生的尽头,是情绪稳定。”

深有同感。

情绪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一旦心情开始低落,身体也总容易连带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一定要记住,心情愉悦是大补,情绪低落是大伤。

你少生一次气,少操一点心,比吃再多补药都补气血。

写在最后

《增广贤文》有言:“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人到中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积累了多少财富,而是能陪着孩子一起奔跑;

不是站到了多高的职位,而是能陪在家人身边更长时间。

你倒下了,爱人要请假照顾你,孩子要担心你,父母要偷偷抹眼泪。

你以为生病受伤只是自己难受,其实是全家都不好过。

人生下半场,记得缓口气慢点冲,多休息好好吃饭,常锻炼动起来,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体检单上的一切正常,才是我们后半生最大的底气,与之共勉。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养生   人到中年   国庆   聚会   健康   身体   人生   年轻时   睡眠   情绪   财富   中年   规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