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跟风,是市场在说话
最近走进任何一家面包店,你会发现一个亮眼的橙色元素无处不在——泰奶风味产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占领烘焙界。从可颂夹心到冰面包,从软欧包到吐司夹馅,“泰奶风味”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烘焙行业的通行密码。
有店主感叹:“这个月推出的泰奶可颂和泰奶冰面包,销量直接占了门店总营收的35%,比去年同期的主打产品还高出20%!” 小红书上,“泰式咸法酪”话题浏览量飙到1405万,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更是突破7.5亿次。这波泰奶风潮,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市场风口?
泰奶凭什么成为烘焙界新宠?
东南亚风味的前期铺垫:泰奶的爆发并非偶然。从椰子、香兰、斑斓到榴莲,东南亚风味在中国烘焙市场经历了缓慢积累后的集中爆发。椰奶和泰式奶茶在饮品市场已有长期沉淀,消费者对其早已建立认知和好感。当烘焙店推出“泰奶可颂”时,消费者不需要额外解释就能想象其口感,降低了尝新门槛。
视觉生产力的胜利:在烘焙行业进入“社交内容型产品”阶段的今天,产品能否吸引顾客拍照分享变得至关重要。“泰奶橙”这种高饱和度、低频率出现的颜色,在面包甜品界堪称 “显眼包” ——无论是流淌的奶冻还是爆浆夹馅,只要加上这抹橙色,画面立刻鲜活起来。加上爆浆、冷藏、冰感等标签,赋予了产品强烈的时令适配度。
情绪价值的实体化表达:泰奶风味进入烘焙赛道,不仅是味道的转化,更是一种饮品情绪的“实体化”。奶茶的香甜变成裹在面团里的爆浆奶冻,热带感转化为冰感吐司,消费者从“喝奶茶”的短暂放松升级为“吃面包”的实在饱腹满足。
创新玩法:从“加点泰奶酱”到完整风味系统
第一阶段“抓住热度快速上新”后,领先品牌已经开始构建更完整的“泰奶风味系统”:用中国茶讲泰奶故事:不少品牌开始探索用中国本土茶叶做泰式奶茶,如滇红、祁门、金骏眉等,再搭配“地域限定”,实现“东南亚风味的中国表达”。这种区域文化转译让外来风味成为消费者“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既保留特色又提升适口性。
结构重构创造丰富体验:
- 冰面包+冷藏泰奶馅=冰淇淋口感
- 可颂/吐司+泰奶爆浆=视觉冲击
- 甜品杯+泰奶奶冻/麻薯/珍珠=多层咬感
系列出击打造夏日记忆点:今年创新品牌不再单点突破,而是从 “热带感” 出发构建产品矩阵:
- 泰奶系列:以茶底为基调,融合炼乳、红茶、芝士咸法酪,主打“浓郁系”
- 鸭子的奶系列:加入椰浆、椰丝、椰果,带来冰感清爽
- 热带水果系:芒果、百香果、凤梨搭配轻乳酪,打造高酸甜对比
这种以风味气候带为单位的系列开发,避免了单一风味带来的审美疲劳,提升了顾客的二次选择空间。
隐忧与破局:如何让泰奶从爆款变长销?
尽管泰奶风头正劲,但行业已显现几大挑战:
复购率难题:部分消费者反馈“喝一次就腻了”,猎奇感带来的初次消费后缺乏持续吸引力。鞍山某网红店靠泰奶咸法酪日销几百杯,但复购率仅15%左右。
本土化未完成:兵立王研发负责人指出,需要 “重茶、厚乳、香料相搭配” ,在保留少量风味作为记忆点的同时,调配出真正适合国人口感的新泰式风味。
供应链瓶颈:咸法酪的核心原料干酪乳,许多小品牌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有店主坦言:“原料成本占到产品售价的45%,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破局之道:
1. 深化本土供应链:苏州Tamkoko甄选泰茶与茶园签直供协议,将泰式红茶成本压到市场价70%
2. 健康化改造:消除消费者对“香精味重”“色素超标”的顾虑,使用天然蝶豆花调色、零植脂末配方,甚至将咸法酪基底换成新西兰芝士
3. 融入烘焙健康主旋律:结合烘焙行业健康化趋势(低糖、低脂、功能性),开发清洁标签的泰奶系列产品
实战指南:蛋糕店如何抓住泰奶风口?
结合多个成功案例,为店主提供以下落地策略:
产品定位矩阵(参考成熟泰奶店模型):
| 产品类型 | 数量要求 | 功能定位 | 营收占比目标 |
| 主打产品 | 3-5款 | 核心竞争力,高复购 | 65%+ |
| 辅助产品 | 4-8款 | 协助主打产品,预防断层 | 20-30% |
| 季节产品 | 按季更新 | 打造时令话题,刺激消费 | 当季35%+ |
| 培育产品 | 持续研发 | 未来竞争力储备 | 5-10% |
成本控制三板斧:
1. 原料替代:用高品质滇红、祁门红等中国茶替代部分进口泰茶
2. 工艺创新:开发稳定型泰奶酱料,减少损耗(实验表明可降本12%)
3. 设备活用:利用现有冰淇淋机做泰奶冰沙,用烤箱制作泰奶酥皮
视觉营销组合拳:
- “分层艺术” :通过杯壁挂酱、底部沉淀创造视觉层次
- “爆浆时刻” :设计切开展示环节,鼓励顾客拍摄爆浆视频
- “热带调色盘” :用芒果黄、香兰绿搭配泰奶橙,构建完整视觉体系
未来展望: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之路
泰奶要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风口,而非短暂潮流,关键在于建立 “风味转换能力”:
当某研发总监指出:“真正的能力不在于追到一个爆款,而在于建立产品创新系统——从情绪风味设计路径,到饮品转烘焙的系统方法,再到系列化视觉表达。具备这些能力后,无论下一个风口是越南咖啡还是日式抹茶,都能无缝衔接。”
烘焙行业健康化大趋势不可逆转——80后、90后女性及新一线、二线城市消费者成为主力,超80%关注食品安全性与健康属性。将泰奶风味与健康需求结合(如低糖泰奶、高纤维泰奶面包),才是长久之道。
面包店的泰奶风潮,表面是风味创新,本质是消费情绪与产品价值的共振。当一款产品同时具备视觉冲击力、口感记忆点和情绪共鸣时,它就不再是简单的跟风,而是真正的市场风口。风口之上,有人看到短期流量,有人构建长期能力——你的选择决定了泰奶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创收的利器。
抓住这波泰奶红利,现在正是最佳时机!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