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能刷到同行关店、公司倒闭的消息。”一位跨境创业者感叹。
要知道过去几年跨境电商可是许多中国企业出海的“香饽饽”。
从亚马逊到TikTok,从Temu到SHEIN,平台一波接一波,卖家也一茬接一茬。
但2025年刚过一半,行业突然风向突变。一批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牌企业,突然集体“掉队”。
深圳永生电器就是个例子,它的倒闭十分突然。8月29日公司股东会议突然通过了解散决议,9月4日,员工还没反应过来,大门口就贴上了解散公告。
这家拥有超过55年历史、主营美发电器的企业,曾每年出口300万台产品到欧美和日本。该公司在深圳拥有40万平方英尺的大型工厂,却在一夜之间关门大吉。
此前另一家老牌企业迅达电器也在8月宣布解散。它曾是英国上市公司VOLEX的核心供应商,1988 年进驻深圳,2004 年正式注册为港商独资企业,在深圳制造业黄金时代风光无限。鼎盛时期有2000多名员工,如今也悄然谢幕。
如果说制造企业的倒下让人心惊,那物流平台“跨境好运”的崩盘更让行业警觉。
今年6月,这家曾为3.6万家中小卖家提供物流服务、获得淡马锡等机构投资的平台突然宣布倒闭。法人失联、资金链断裂,成了压垮行业的一张“多米诺骨牌”。
此外30 年老牌物流公司南洋国际也在今年 5 月因资金链突然断裂,破产倒闭。
这些老牌企业倒下是一方面,行业数据也有所体现。
根据增长工场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18家头部跨境上市公司中,有7家净利润下滑,3家出现亏损。
以杰美特公司为例,这家主营手机壳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32.46%,净利润亏损990.38万元。
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是供应链正在转向东南亚。
杰美特在财报中透露,部分客户出于政策和成本考虑,已将订单转移到越南等国家。关税政策的变化也加剧了这种趋势。原本“800美元以内免税”的政策被取消,导致清关成本直接上涨25%。
其次是流量越来越贵。
根据Teikametrics数据,2024年亚马逊CPC从0.73美元涨到0.84美元;到了2025年,这个价格已逼近1.04美元。
如果卖家不能同步提高转化率或单品利润,那广告投入只会变成“烧钱”。TikTok的广告成本也在上涨。2025年6月,其CPM费用达到6.21美元,同比增长12.28%。流量越来越难买,利润越来越薄。
再往下看,是行业结构本身的变化。
根据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虽然亚马逊全球平台的活跃卖家数量下降了10%,但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卖家数量却从2021年的6万个增长到10万个,超1亿美元的卖家从50个增长至230个。
这意味着,头部卖家的集中度在加大,强者更强。
那问题来了,既然头部还能赚钱,为什么中小卖家却活不下去?
答案在于“规模”。头部卖家有品牌、有客户、有供应链,能和平台谈条件,也能承受广告涨价。而中小卖家靠爆款吃饭,一旦广告失效、物流涨价、政策变化,就只能“喝西北风”。
不过,新玩家还是在不断涌入。根据企查查数据,2025年前8个月,新增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就有1.25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40%。
这说明,尽管老玩家出局,新人仍想进场。但现实告诉我们,这个行业已经不是“谁来谁赚”了。
从永生电器到迅达电器,从杰美特到跨境好运,2025年的跨境电商不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一整条链条都在重构。
对于商家来说,跨境行业洗牌已经是大势所趋。倒下的,是那些难以跟上节奏的老牌玩家;留下的,是能适应变局的强者。
表面看是市场在优胜劣汰,背后却是政策、成本、平台规则交错影响的结果。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选择转型、细分市场或者高附加值产品,可能是仅剩的生路。对整个行业来说,如果最终只剩下极少数大玩家,那“出海梦”也就变成了“独木桥”。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