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理发店的落地窗前,看着阿杰给一个女生剪头发——他还是那样,笑着说“你适合齐肩发,显脸小”,手指熟练地摆弄着头发。而我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他上周让我帮他买的剃须刀,还没拆封。

那些“像朋友”的细节,其实是我自己的幻觉
去年春天,我第一次去这家理发店,是因为闺蜜小棠说“阿杰剪头发超厉害”。我推开门,阿杰站在吧台后面,穿黑色工装,头发染成浅棕色,看见我就笑:“姐,第一次来?想剪什么样的?”
他帮我剪头发时,话很多。说他老家在河南农村,爸妈都是农民,他18岁就来城里打工,想攒钱开家自己的理发店;说他喜欢吃珍珠奶茶,每天下班都会去便利店买一杯;说他觉得我“性格特别好,像他姐”。我坐在椅子上,听着他的话,觉得他很不容易——这么小的年纪,就出来打拼,于是我特意给他买了杯珍珠奶茶,放在他手里:“给,奖励你的。”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就变了。他会给我发微信:“姐,今天店里没人,你过来剪头发,我免费给你剪”;会帮我做造型,说“姐,这个造型适合你,显年轻”;会记住我的喜好,比如“姐,你上次说喜欢浅棕色,我帮你留了染发剂”。我很开心,觉得自己多了个“弟弟”——于是我给他买礼物:剃须刀(他说过“胡子长得快,需要个好剃须刀”)、洗发水(他说过“店里的洗发水不好用”)、甚至帮他接他妈妈(他说“姐,我没时间去车站,你能不能帮我接下我妈?”)。

那些“理所当然”的要求,把关系推到了悬崖边
直到上个月,我才发现,我所谓的“朋友”,其实只是他的“免费劳动力”。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想找阿杰剪头发——我头发长了,挡住了眼睛。我给阿杰发微信:“阿杰,我今天想剪头发,你在店里吗?”他回复:“姐,我今天有事,你找别人吧。”我看着微信,有点生气——因为我上周刚帮他接了他妈妈,还帮他买了洗发水。
我开车去了理发店,看见他坐在吧台后面,和一个女生聊天,手里拿着珍珠奶茶。我走过去,把剃须刀放在他面前:“这是你要的剃须刀,我买了。”他抬头,有点尴尬:“姐,你怎么来了?”我笑着说:“没什么,就是想给你送礼物。”然后我转身走了,听见他在后面说:“姐,你是不是生气了?”
那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翻着和阿杰的聊天记录——里面全是我帮他的忙:“姐,帮我买瓶洗发水”“姐,帮我接下我妈”“姐,帮我买份饭”,而他给我的,只有几次免费剪头发和几句“谢谢姐”。闺蜜小棠打电话来,听我说完,叹了口气:“我早就说过,你别和理发师走太近,他们都是套路。”妈妈也说:“闺女,你别傻了,人家是拿工资的,你给人家买礼物,人家也不会记你的好。”

有些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对等
昨天,我去了另一家理发店。理发师是个女生,话很少,剪得很认真。我坐在椅子上,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想起阿杰——他现在应该还在那家理发店,给别人剪头发,笑着说“你适合齐肩发”。
我把阿杰的微信删了。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我终于明白:我们不是朋友。他给我剪头发,是他的工作;我给他买礼物,是我自己的幻觉。那些“像朋友”的细节,其实只是他的职业习惯——他对每个顾客都那样,只是我当了真。
有人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可我想说“有些朋友,不如不做”——你觉得,和花钱服务你的人成为朋友,真的能长久吗?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