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合怪”有一定道理 —高通之所以这样设计 Snapdragon 8s Gen 4(看起来像是把不同技术 /核心拼凑起来),背后确实有几方面商业 +技术考量。下面是我结合公开资料 +行业分析,对 “为啥高通这么搞” 做一个深入分析 +推测。
今晚发布的荣耀500系列中,500就用的是8s Gen4

500 8s Gen4,500 pro 8 elite
一、高通为什么把 8s Gen 4 设计成 “混合 /拼接式”架构
1、成本控制 +市场定位
- 8s Gen 4 属于中-高端(premium-but-not-flagship)的 SoC。高通不想在这一层把成本推到旗舰级别(用自研 Oryon 核心 +最顶级基带 +最高档 NPU),同时也要保证性能强劲。
- 使用标准 ARM 核(Kryo架构Cortex-X4 + A720,1+7)比用自研 Oryon 核在设计、验证、功耗和良率上更容易控制成本。媒体报道 /高通自己也说 8s Gen 4 没用 Oryon 核。
- 用较成熟 /量产工艺 (TSMC N4P 4nm) +标准核可以让这一 SoC 面向更广的 OEM 客户(小米、Redmi、iQOO 等)提供较高性价比。
2、“拼好用”的 GPU /游戏体验
- 8s Gen 4 的 Adreno 825 GPU 属于性能加强版本,高通为它加入了 “Elite Gaming”特性(硬件光追、超分辨率等)以提升游戏体验。
- 这样做可以弥补 CPU 不是旗舰级(没有 Oryon 核)造成的性能劣势,通过加强 GPU 来吸引重视游戏 /图形性能的用户。
3、AI /NPU能力加强但不追旗舰极限
- 8s Gen 4 的 Hexagon NPU 在高通官方文档里被标为 “fused AI accelerator architecture”,支持多种精度(例如 INT4, INT8)等。
- 高通提到它比上一代提升很明显(媒体说 “AI 性能提升 44%”)。
- 但它可能不及 Elite 版本的 NPU 性能 /能效 +更多高级功能(比如更复杂的大模型推理、更多 on-device AI 特性),这样高通在中-高端 SoC 上也留出旗舰分层空间。
4、产品线分层 /品牌策略
- 高通现在有 “Gen 系列” + “Elite 系列”分层:
- Elite 系列(旗舰 /超旗舰)使用 Oryon 核、高端 GPU、高级 NPU。
- 8s Gen 系列(性能高但成本更可控)继续使用 ARM 核 +现代 GPU +增强 NPU。
- 通过这种方式,高通可以覆盖更大市场:既要高端旗舰,也要性价比旗舰 /高性能但不极限的机型。
5、技术折中
- 设计 SoC 时往往需要在功耗、性能、热设计、成本之间做折中。
- “拼接”不同 IP 核(CPU、GPU、NPU)是很常见的做法:并不意味着设计不合理,而是为了兼顾多个维度。
- 对 OEM 来说,他们可以选择这个性价比 /性能平衡版本,而不是每款机型都给旗舰 SoC。
二、题目说法 “是 8 gen3 CPU + 5G modem + 8 elite GPU,NPU” 有偏差 /不准确的部分
- CPU 方面:8s Gen 4 并不是 8 Gen 3 的 CPU;它使用的是 Kryo(基于 ARM Cortex)架构,而不是 Oryon。
- GPU 方面:虽然你说 “8 elite GPU”,但实际上 8s Gen 4 用的是 Adreno 825,不是 Elite 版本(Elite 用的是更高阶 GPU)。
- NPU 方面:8s Gen 4 有 Hexagon NPU(高通自己的 AI 引擎),但并不是完全 “Elite” NPU(高端 Elite 版本在精度、内存、功能上更强)。官方文档提到 “fused AI 加速器架构”,支持多种精度。
三、总结 — “高通这么搞”到底值不值
- 有其商业合理性:这是一个兼顾性能、功耗、成本和客户覆盖面的策略。高通通过 8s Gen 4,为那些想要强性能但不愿意付旗舰 Oryon 核成本的厂商 /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合理的 SoC。
- 不是简单拼凑 /偷工减料:虽然你用 “缝合怪”形容,但实际上这种设计在 SoC 行业很常见 — 并且高通在 GPU + NPU 上仍然投入了新的技术(光追、AI 加速等)。
- 有局限:相比真正旗舰(Elite 系列),8s Gen 4 在 CPU 自研架构、AI 能力和某些极端性能场景里可能稍弱。但对大多数中高端 /游戏 /多任务用户,这个折中是可以接受且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