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沈星凯
在杭州街头,不少转角都能看到咖啡店。
创意、风味、装修……咖啡和奶茶,并列成为最卷的赛道。
在拱墅区朝晖七小区内,却有着一家特殊的“咖啡吧”,营业时间只有每周三下午1点半至3点。
这里没有精致的商业装潢,也没有娴熟的咖啡师,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的一群特殊孩子。
他们中,有孤独症,有智力障碍,有多动症。作为咖啡师,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以“年”为单位计量。
但正是这样的“慢成长”,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
盛锐/摄
五元一杯的美式,两分钟出炉
“慢成长”是孩子们的标签
今年4月,坐落于学校“彩虹桥职业教育基地”的咖啡吧,正式对外营业。
5月7日星期三,下午1点半,咖啡吧里飘来了咖啡香。
走进咖啡店,人不少,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戴着咖啡吧专属的帽子,三四位学校的老师则守在一旁,帮助孩子们完成工作。
一张写着“爱心义卖”的菜单,放在最显眼处,美式5元、拿铁7元、酸奶6元、小西点5元……相较于市面的咖啡店,这里的价格蛮便宜。
在菜单一侧标注着“爱心义卖:旨在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职业劳动技能。所有义卖款均用于特殊儿童教育教学。”
周帅在操作下单 盛锐/摄
收银台的冰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酸奶和小西点。
15岁的周帅守在台前,等待着顾客们的到来。
周帅是一位孤独症患者。
“这些咖啡、酸奶、西点,都是我们同学手工制作的。”他用略显不顺的普通话,介绍着店里的产品。
一位刚刚来到店里的顾客点了一杯美式,周帅就用记号笔在咖啡杯上写下了“冰美式”,并交给一旁制作区的同学。
在沟通下单的过程中,当周帅出现不理解或者做得不对的地方,一旁的带教老师都会提醒、引导。
制作咖啡的孩子 盛锐/摄
“你装一下冰块,你弄咖啡。”18岁的沈佳琪,作为一名职高三年级的学生,是制作区的小组长,正安排着其他学弟们的工作。
不到2分钟,一杯冰美式就送到了顾客的手中,“蛮好喝的,比不少外面的咖啡店好喝。”
除了颤颤巍巍的双手和相对较慢的效率外,很难看出这群孩子有什么不同。
看着孩子们熟练的操作,咖啡吧的负责老师盛秋萍百感交集。
在她看来,“慢成长”是这群特殊孩子们的标志属性。
就拿制作咖啡来说,从学习萃取,到实现拉花,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别看这些孩子学习速度慢,但专注力极强。”盛秋萍说,一旦学会,孩子们的操作稳定性甚至优于外面的普通咖啡师。
制作的冰美式 盛锐/摄
一间特殊的“康复治疗室”
让孩子们循序渐进“走出校园”
2008年,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的盛秋萍,大学毕业后应聘进入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一开始对于特殊教育一知半解,进来才发现,从备课到上课,完全不一样。”
进度更慢是一方面,但如何引导孩子们打开内心、融入社会,更是特教老师考虑的内容,“要让他们有一门手艺,走得出去、活得下去的手艺。”
一开始打造这个咖啡吧,正是出于“让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提前感受社会的氛围”的考虑。
“来到这里的主要都是职二、职三即将步入社会的孩子,也有一些能力较好的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盛秋萍也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开始让孩子们制作咖啡赠送给老师,再邀请老师们来模拟经营购买咖啡,再到如今的对外营业。
为了给孩子们最好的体验,学校的老师们也会通过日常的观察,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分组教学。比如沈佳琪就属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被编入A组,学习咖啡萃取、打奶泡和拉花等复杂技能。
需要情绪锻炼的孩子们被安排搓珍珠 盛锐/摄
“为了让这家咖啡吧一直可以运营下去,我们也将部分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孩子纳入,七年级的周帅同学就是其中之一。”盛秋萍说,别看他年纪偏小,却是这里的“金牌收银员”。
不仅如此,在盛秋萍看来,咖啡吧是技能培训场,更是一间特殊的“康复治疗室”。
“搓珍珠、称量原料、打包等工序看似简单,但对部分学生来说,这是康复的重要环节。”盛秋萍说,孤独症学生因感官敏感,容易在春季情绪波动,但他们在搓珍珠时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现场就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日常经常情绪失控,但参与搓珍珠后,逐渐学会用动作代替语言,“在咖啡吧情绪一直很稳定。”
而在设计上,咖啡吧主要采用了更为素雅的淡色和柔和的灯光,避免亮色进一步刺激孩子们的情绪,“很多孩子都特别喜欢来咖啡吧上实践课。”
盛锐/摄
开业月余,单日销售额破千元
希望这份温暖能延续到毕业后
从四月开业至今,咖啡吧也积攒了一批忠实的顾客,更有企业负责人专程前来采购,将饮品分发给员工。
“我是上塘菁禾幼儿园老师,只要有空,周三都会过来买奶茶。”沙老师刚刚和同事一起来咖啡吧,订购了两杯拿铁,这是她们第一次尝试这里的咖啡。
沙老师也经常来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做志愿者,自从开业之后,就成为忠实粉丝,尤其是这里的奶茶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喝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重在纯手工制作,很放心。”
这一个多月里,她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觉交流更顺畅,也更自信了。”
如今,每周三提前准备的珍珠奶茶和手工酸奶,开业1个小时内就会售罄,孤独症日当天,单日营业额更是首次突破了1000元。
盛锐/摄
“我们希望这份温暖能延续到毕业后。”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副校长黄炎淼说。
成立已逾40年的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是杭州最早一批建立的特殊教育学校,覆盖学前教育至职高,目前共有特殊儿童129名。
2021年,学校就建立了“彩虹桥职业教育基地”,希望让更多的孩子走向社会,“沈佳琪就找到了一份茶饮店的工作。我们很高兴看见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学校后,有机会找到自我价值。”
黄炎淼说,现在,周边的居民都会主动来店里买咖啡,“这一间咖啡吧从无到有,更是社会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态度的变化。”
正如职教基地的名字一般,“架起一座彩虹桥,托起一颗又一颗星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