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降压“实锤”!英国研究:这3种运动降血压最佳,不是跑步

傍晚的公园里,56岁的张阿姨如往常一般,正快步散步。旁边小广场上,王大爷与几位同行挥汗如雨地打太极,不时招呼“年轻人也来试试”。

就在这时,张阿姨接到女儿电话:“妈,医生说你血压有点偏高,别光靠跑步,换点别的运动试试!” 张阿姨一愣——跑步不是最好的降压运动吗?难道她坚持多年的做法其实没那么“神奇”?这个问题,把她也带进了疑惑的漩涡。

你或许也一直以为,降血压最有效的运动就是跑步。可就在去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基于近98项大型研究的系统综述,却推翻了这个“常识”。更让人错愕的是,这项权威研究明确指出,有三种经常被忽视的运动方式,对降压的效果居然比跑步更突出!具体是哪三种?它们如何帮你稳住血压?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说不定,今天看完,你也会忍不住尝试下“新动作”!

运动降压到底“靠不靠谱”?英国权威研究这样说

血压偏高已成为影响无数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不少医生在门诊面对患者时常常建议:“要多运动,适量控制饮食。”但到底什么运动降压效果最好?一直存在争议。

2023年,英国约翰·穆尔斯大学联合多位心脏病学专家,通过汇总近1万名中老年受试者、持续8-52周的98项随机对照研究后发现,运动对降压确实有显著帮助,但不同类型的运动,降压幅度差异极大

他们特别对比了跑步、快走、力量训练、太极、瑜伽,及“等长训练”(如靠墙静蹲、俯卧撑静止等),发现前三种与“传统印象”存在巨大反差——

等长肌肉训练(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平均收缩压降低8.24 mmHg,舒张压降低4.0 mmHg;

太极/瑜伽等柔性运动:平均收缩压降幅6.0 mmHg左右;

高强度间歇训练(如间歇骑行/短暂冲刺):降幅接近等长训练;

反而慢跑、快步走的压降幅度在3.5-5.0 mmHg之间,虽有改善,但与上述三种有明显差距。

为何这些运动能降血压?专家解释,等长训练和高强间歇运动能显著增强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并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从根本上提升调控“血管张力”的能力。而太极、瑜伽则通过舒缓心情、降低交感神经激活,帮助血压自我修复。

坚持“这3种运动”,几周后身体会有这些正向变化

或许很多人担心,日常没法“撸铁”或没时间慢跑,是不是降压无望?其实恰恰相反——只要坚持上面三类运动,每周累计120-150分钟,短短4-8周后,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以下变化:

血压明显下降

据《柳叶刀·心血管病学》报道,等长静力训练干预8周后,71%的受试者收缩压平均下降6-9 mmHg,舒张压降幅3-5 mmHg。相比起单纯服药,这种降压幅度几乎等于减少一类降压药。太极与高强间歇锻炼降幅也不容小觑,让血压越界人群“安全线”更稳。

心脏泵血能力提高

英国心血管协会研究指出,等长运动、太极与间歇型运动均能有效增强心脏射血分数,意味着心脏泵血更高效。不少坚持锻炼的中老年人甚至反映,爬坡、做家务时气喘现象明显减轻。

睡眠质量大幅提升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显示,规律太极或瑜伽锻炼者的深睡时长增加12.6%,夜间清醒次数减少。很多高血压患者本身就有“夜里易醒、血压波动剧烈”困扰,部分原因正是自主神经紊乱导致。合适运动有助平稳血压、稳定作息。

心理状态更放松

高压状态易致“肾上腺素常开”、交感神经兴奋。英国团队发现,等长静力训练+太极组合干预后,近82%的人出现焦虑、易怒明显改善,心情更稳定。这对心脑血管健康的长期维护有巨大帮助。

怎么做才科学?这3招助你安全有效运动降压

虽然上述运动降压效果好,但并不是“越多越狠越好”,尤其中老年人可能需循序渐进,并结合自身状况量力而行。英国心血管协会和中华高血压联盟给出了这些可操作建议:

等长静力训练(靠墙静蹲)

找个结实的墙,背部贴墙、膝盖弯曲至90度角,每次坚持30-60秒,休息1分钟,重复4-5组,每周3-5次

刚开始可尝试“半蹲”或缩短时间,逐步增加,动作期间保持深呼吸、勿憋气

柔性训练(太极/瑜伽)

选择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简易太极八势或基础瑜伽拉伸,每次20-30分钟,每周3次。无需追求高难度动作,注重呼吸与动作配合,对年长者尤其友好。

高强间歇训练

如选择“2分钟快走/慢跑+1分钟正常步伐”为一个小循环,前后重复4-6次,总计20分钟左右。

不建议有严重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自行尝试高强度锻炼,可在医生指导下量力而行。

长期坚持、逐步增加锻炼总量,比偶尔“猛干一把”更有效果。不妨约上朋友、参与社区太极班巩固习惯,“运动不孤独,降压更开心”。值得特别提醒:运动降压是长期策略,效果因个人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有基础疾病者、初次锻炼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切勿急于求成。

健康,并不是一场竞赛,而是每一天天地坚持换来的礼物。从今天起,不妨试试等长静力训练、太极、间歇运动这三种“非主流降压运动”,为血管添把锁,为生命加层“安全网”。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独一无二,本文方法适合绝大多数血压偏高及高血压早期人群,但对于高龄、存在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者,仍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运动、科学降压。

运动降压效果虽佳,却因体质、起点差异各有不同,切不可盲目攀比,稳步进展,“安全第一”永不过时。愿你享受运动,收获健康。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

3.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3.“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modalities on blood pressure”

4. 《柳叶刀·心血管病学》2020年第8期

5. Heart Journal. “Isometric Exercis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6.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K). “Physical activity and blood pressure: What works best?”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年第11期

8.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1.“Effects of Tai Chi Exercise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9.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运动与睡眠临床试验简报

10.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养生   英国   太极   血压   静力   瑜伽   降幅   高血压   杜克大学   收缩压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