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氮化镓芯片突围,她全球第一。
一款比指甲盖还要小的芯片,正在给中国的AI未来注入巨大的能量。
英伟达公司在2025年夏天公布的800伏直流电源架构供应商名单里面,中国公司英诺赛科和德州仪器,英飞凌等一些国际巨头也在里面。
这一家公司在2015年才成立,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企业,已经占据了全世界氮化镓功率半导体42.4%的市场份额,成为了这一个领域里面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AI算力爆发对电力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英伟达决定把数据中心架构升级到800伏高压直流,为了可以满足2027年全面部署的计划。
在这一场全世界的竞争里面,英诺赛科成为了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芯片供应商。
英诺赛科在官网的声明里面说,我们为英伟达800伏架构提供全链路氮化镓解决方案。
英诺赛科是在2015年成立的,现在它的市场价值已经突破了77七亿港元,成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标杆。
2015年,前NASA首席科学家骆薇薇决定回国创业时,朋友劝她氮化镓的坑太深。
但骆薇薇看到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机会。氮化镓被誉为半导体游戏规则的改变者,相较于传统硅基芯片,可使数据中心单机房算力密度提升10倍以上。
她选择了一条最难的道路,采用IDM全产业链模式,并直接攻关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技术。
和主流的6英寸晶圆相比,8英寸的可以增加8成的精力产出,降低了三成的成本,但是技术难度呈指数级增长。
经验不会成为发展的瓶颈。骆薇薇凭借着在NASA工作了15年积攒下来的科研经验,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
在2017年11月份的时候,英诺赛科公司建成了中国第1条8英寸的硅基氮化镓生产线。
到了2020年的时候,产品良率突破了92%。比行业预期提前了4年,实现了规模化的量产。
技术突破带来了市场爆发。英诺赛科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一些重要的领域。
在2021年的时候,产品使用到了OPPO手机里面,成为了全世界第1款智能手机内部氮化镓芯片。
到了2025年,车规级芯片的交付量和去年的同一时期相比增长了128%,在比亚迪和蔚来的一些供应链上使用。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个人投资了2亿元。成为了重要的股东和客户。
有一些行业预测,到2028年的时候,全世界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01亿元。
英诺赛科在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营业收入有5.53亿元,和去年的同一时期相比,增长了43.4%,毛利率转正到6.8%,净亏损收窄了12.16%。
和英伟达公司的合作,让英诺赛科有希望可以占据未来数据中心供电系统改造市场的2成到3成的份额。
从被质疑到现在的全世界第1名,英诺赛科只用了8年的时间。
这一家中国芯片企业的崛起,向全世界证明了,在第3代半导体的赛道上面,中国的企业不只是可以并跑,更是可以领跑。
不做一个追随的人,只做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中国芯片的这一场逆袭,才刚刚开始呢。
你觉得中国在第3代的半导体领域还有哪一些关键的技术可以突破呢?欢迎把你的见解分享出来。
参考资料:
英诺赛科官网及2025年半年度报告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报告(2025)》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数据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