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同济大学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简称“示范区执委会”)、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简称“长新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共同推进由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共建的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水乡客厅。
该实验室将于年内开工建设,计划于2027年5月同济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建成启用。实验室落户示范区水乡客厅启动会在“长三角原点”方厅水院的上海馆举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峰,长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桂恩亮出席并讲话。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卢刚主持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长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翊元,副总经理王永春等出席。
根据合作协议,四方将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建设这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确保实验室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打造共建、共创、共享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跨域协同的功能性平台,鼓励实验室科研团队与示范区内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新技术。依托实验室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汇聚示范区,共同打造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交流合作的窗口。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效果图
会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了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长新公司介绍了实验室落地水乡客厅科普村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这一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依托同济大学一流学科群,联合南京大学等优势资源,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融通发展,开展环境超脑感知与预警、多介质污染治理与修复、数智流域与生态韧性、资源绿色循环与碳中和等方向系统性研究,重点建设“一脑六中心”,构建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引领未来资源绿色循环技术发展。
此次实验室拟落户的项目基地位于水乡客厅青浦区范围内规划的科普村,东侧紧邻G318国道,北侧距示范区线水乡客厅站仅5分钟车程,水陆交通在此交融汇聚,是天然的水环境治理“试验场”。
这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成,离不开同济在环境领域的强劲实力——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A+学科。
根植于深厚的学科积淀,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构建了完善的科研教学和国际合作平台,包括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城市水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上海城市气候变化与应对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化学品分析风险评估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长三角城镇供水节水及水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筹)等。同时,学院还设立了一系列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研开发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体系。
依托这些平台,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健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持续探索。近年来,学院产出了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一等奖共计13项,更为国家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同济方案。
学院的研究,还延伸至更为广阔的国际领域。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至此,环境学科发展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可持续发展教育位居亚洲第一。
面向未来,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澎湃风潮中,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同济环境人将继续矢志前行,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欢迎关注“同济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同济大学官微、官网等
#大学##推我大学上热门##同济大学##上海##高校种草大赛#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