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勇闯新大会:跟着新媒体大会,爆改我的新闻DNA!

11月12日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四川发布“老记者”勇闯新大会

收获满满

今天的新闻DNA爆改

又从哪里开始?

11月13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打造社会治理的超级入口”新闻+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继续举行。

两天的时间里,在湘江之畔的思想盛宴中,四川发布的“老记者”深度参与了7场平行论坛。从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到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从财经报道的深度挖掘到国际传播的破圈之道,我们见证了智慧的碰撞与思维的激荡。

论坛干货已“加载”

AI技能包正“生成”

接下来

我们继续打通“任督二脉”

学好新媒体“十八般武艺”

一起去升级打怪!

媒体如何来确定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是这个时代给每个媒体的命题。人工智能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从哪里入手?新华社通信技术局总工程师成鹏认为——

AI创新驱动媒体变革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主流观点认为人的洞察与创造力是方向盘。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李君同样认为——

做好财经新闻报道,不是简单的信息搬运,记者必须深入理解商业逻辑、宏观经济、公司财务和金融市场,解读政策背后的意图等,“温义飞的急救财经”主理人温义飞说——

时代在变化,媒介在进步。从报纸到电视,从网端再到移动端,始终不变的,是沟通的本质,与满足人类对世界好奇与连接的内在渴望。东南卫视融媒创新工作室主任奉智辉这样表达——

主流媒体应该是社交平台,数字化浪潮不是颠覆,而是让我们得以重构社会关系,转变形式,将沉淀于版面的公信力,转化为可触达、可运营的私域活水。浙报集团副社长、潮闻天下总编辑钱伟刚这样解释——

主流媒体变革,技术、内容、服务缺一不可。为实现从单向传播到深度互动的转型,江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雷晴总结——

用技术打破数据壁垒

用内容激活社会共识

用服务连接政民两端

国际传播只是讲好故事?在当前时代下,可能更是价值观念的对话与认同,于交流中增进理解、赢得尊重。论坛上,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副主任郑开君从采访一线出发,告诉大家这样做好国际传播——

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海外声量,也是国际传播中的一道重要考题。办法很多,但或许流量是最优解。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徐秀丽看来——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媒体拥抱AI已是必然。从数字主播到AI剪辑,技术潮流会怎么发展?我们更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技术?芒果TV智能媒资中心副总经理王心莹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大会落幕

但新闻DNA的爆改

正在体内加速生成

论坛智慧化为前行导航

属于新闻人的“江湖”再启程

这身“十八般武艺”

正是我们穿越时代风浪的底气

总结两天的参会

老记者的学习笔记

一个视频全部告诉你——

来源 | 四川发布

记者 | 简文敏 许明智

制图 | 杨甜甜

编辑 | 庞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大会   记者   媒体   新闻   人工智能   国际   论坛   主流   新华社   时代   技术   深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