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放纵他做这3件事,家长别不信

“孩子上了初中像换了个人,说不得骂不得,一管就炸毛。”


“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打游戏,一天吃两顿饭,说多了就摔门。”


后台总有家长发来类似的焦虑。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许多家庭措手不及。


但比叛逆更可怕的,是家长被一些教育理念蒙蔽,对孩子释放出来的一些危险信号选择了放纵。


以为是给孩子“尊重”、“自由”,实则给孩子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教育界有句扎心的话:“青春期的放纵,是给成年后的人生挖大坑。”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放任他做这3件事。看似是“自由成长”,实则会害了孩子一生!


1

孩子玩手机,家长一步步妥协


网上有个热门提问:


“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机,还有救吗?”


高赞回答直指核心:“真正可怕的不是手机,而是家长的步步妥协”。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对即时反馈的游戏、短视频毫无抵抗力。


很多家长被网上说的“越禁止孩子玩手机,孩子越想玩;放手,给孩子充足的尊重,孩子才能良心发现,才会听父母的话”的理论唬住。


但当家长一再妥协孩子“再玩10分钟”的要求后,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权威放在眼里。


因为他知道,自己稍微耍耍赖就能让父母妥协。


慢慢地,稍微放松一会就变成了通宵达旦,查资料就变成刷剧、打游戏,手机从消遣工具变成了人生主宰。


一个教育机构跟踪调查显示,每天刷手机超3小时的青春期孩子,专注力持续时间比正常孩子短40%。


这样说家长可能没太有概念,再具体一点就是说,孩子写作业时,平均每5分钟就想看一下手机。


孩子在虚拟世界里能当上“王者”,在现实中,孩子却是个学习不灵的“学渣”。


这两种心理状态形成巨大落差,极易引发孩子自卑、暴躁的情绪,随之而来的,是对网络世界更深的迷恋。


更可怕的是对价值观的冲击。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却可能在网红的“炫富视频”里模糊对错,在游戏的 “暴力解决问题”中扭曲认知,在匿名论坛的“戾气言论”里变得偏激


孩子的价值观早已悄然扭曲。


2

老是用“他还小”当借口


“他只是个初中生,犯错很正常。”


“这点小事,爸妈帮你处理就行。”


这些看似保护的话,实则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青春期本应是责任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家长却用“还小”当盾牌,最终养出遇到问题就躲、出了差错就怨的甩锅侠。


社会学家发现,成年后,一些人成为啃老族、职场巨婴的根源,往往是青春期没学会承担后果。


他们习惯了有人兜底,遇到失业、失恋等挫折时,要么崩溃逃避,要么怪罪社会不公,从未想过“我该如何解决”。


3

放纵孩子随意发脾气


“他才上一年级,发脾气都是闹着玩,等他大了,我会管管他的脾气。”


“青春期孩子脾气大倒也正常,我忍忍就过去了。”


“他心里不痛快,发泄出来总比憋着好。”


不少家长这样安慰自己,却没意识到:


放纵孩子用摔东西、辱骂、冷战等方式宣泄情绪,其实是在教他“伤害别人是被允许的”


有位爸爸分享,儿子青春期常因小事暴怒,摔门砸碗,他总说“长大了他这脾气就好了”。


直到一次,和同学起了争执,儿子动手打伤对方,面临赔偿和处分,才追悔莫及。


青春期是情绪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被纵容肆意发泄的孩子,会误以为“情绪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


他们长大后,可能因为一言不合就跟人产生冲突在职场因为控制不住脾气错失机会甚至在亲密关系中用冷暴力、指责伤害爱自己的人。


4

与其激烈对抗,不如建立边界


有人会问了,到底怎么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呢?强硬压制会引发孩子对抗,放纵又会埋下隐患。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以温和、坚定的态度面对孩子,用具体的规则建立起边界,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玩手机的时间怎么制定?


制定一张“时间兑换表”:做完作业能换20分钟玩手机时间,户外运动1小时再赚30分钟,超时玩了就扣第二天的额度。


要从根上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还得用现实乐趣替代虚拟依赖。


带孩子体验登山、露营等需要专注投入的活动,或者培养孩子编程、乐器等有进阶感的爱好,当孩子在真实世界找到成就感,手机的吸引力自然会减弱。


(二)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分配家庭岗位,按年龄制定任务表:】


初中生负责每天倒垃圾、周末整理冰箱、每月规划一次家庭晚餐菜单;


高中生可以把洗自己的衣物、缴纳水电费、参与家庭决策纳入任务表。


完成情况每周家庭会议反馈,连续3周达标可获得一项特权,比如,可以让他自主安排周末。


【实施后果自担法:】


孩子忘带作业,不送,让他自己向老师说明并承担后果;


打碎东西,用零花钱赔偿;


消费超支,从他的生活费里扣,让他体验预算不足的窘迫,进而学会规划开支。


和同学起冲突,引导他写解决方案:今天的问题是怎么引起的,我该怎么和同学道歉,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我应该怎么做……这期间,家长只提供建议不代办。



(三)孩子有了情绪怎么办?


孩子有了坏情绪,家长要做的不是压制情绪,而是教孩子“合理表达”。


当孩子怒吼时,平静地说: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这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但你要好好说话,比如你可以说‘妈,我现在情绪不好,需要冷静10分钟’(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摔东西解决不了问题(向孩子明确边界)。



青春期教育,就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折断,线太松会飞远。


当你纠结“该不该管”时,不妨想想:


10年后,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能管理自己、承担责任、控制情绪的人,还是一个被手机绑架、遇事逃避、脾气暴躁的人?


教育孩子一定不会让孩子感到舒服,只有一次次的限制他、引导他,他才能在规则中学会自律,在责任中成长起来。


真正的自由,是带着枷锁跳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育儿   家长   最快   孩子   方法   青春期   情绪   手机   脾气   家庭   边界   时间   关键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