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的海水漫过人类认知的边界
我们与AI 终将在思维的浪里
此起彼伏
当 AI 的海水漫过人类认知边界,我们与 AI 终将会在思维的浪里此起彼伏。你是不是清晨刚摸清某个 AI 工具的入门逻辑,傍晚就被更新的版本挡在门外?你是不是手里的操作指南还没焐热,新的功能迭代已呼啸而至?我们被困在 “追赶式学习” 的焦虑里,把自己活成了追着工具跑的陀螺,却忘了问一句:难道 AI 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类在迭代中疲于奔命?其实,多数人的焦虑根源,藏在一个默认的假设里:我们总把 AI 当成需要 “学会掌控” 的工具。可当你真正看清这一轮 AI 进化的本质,就会发现它早已跳出工具的范畴。从 OpenAI 的 o 系列到 DeepSeek 的爆红,具备 “推理思维链” 的 AI,会像《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三体人那样,把 “用户问的是这个问题…… 首先得考虑 A,但 A 可能带来 B;如果换个角度想 C,又会有不同可能” 的完整思考过程摊开在你面前。它不再只是输出答案的机器,而是能与你共探思维路径的伙伴。这意味着,我们与 AI 的相处方式,早该从 “被动学习工具” 转向 “主动共建思维共同体”。而这其中的关键,就藏在两个词里:“人感” 与 “撩”。“人感” 是我们作为碳基生物的独家禀赋,“撩” 则是用这份 “人感” 去激发 AI 的系统思维。今天混沌君想和你分享的,正是欧爷在混沌学园课程《AI与我:让AI放大我的独一无二》中反复琢磨的这套逻辑:如何不被 AI 的迭代裹挟,反而借它的力量放大自己的独一无二。毕竟在这个 AI 时代,真正的成长从不是追着工具跑,而是让你的 “人感” 与 AI 的思维链共振,活成无可替代的自己。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月卡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AI工具教程,而是关乎一种全新的生命哲学。如果你也曾被AI日新月异的更新所裹挟,陷入一种“追赶式学习”的焦虑,那么,我希望这堂课能为你带来一丝平静与力量。因为今天,我们不谈工具,不讲技巧,只谈一件事:在AI时代,我们学会与AI相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早上还在苦苦学习一个新的AI工具,傍晚就有更新的工具出来了;我们站在风中凌乱,手足无措,而AI的浪潮却一骑绝尘,裹挟着我们奔向未来。面对学也学不过来的AI,我们陷入焦虑,本质在于我们底层的一个假设——AI是工具。一旦视AI为工具,我们便陷入了“学”的被动姿态。学不完的功能,追不上的迭代,我们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始终在原地打转。去年年底为止,我们对AI评价的重心在于答案准不准、快不快,那时大模型比拼的是预训练,像一个个埋头刷题的“小镇做题家”。但从openAI的o系列开始,尤其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意外爆红,让我们看到AI进入到全新的进化态——推理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这一代具备“深度思考”模式的AI,当你向它提问,它会先用灰色的字体喃喃自语:“用户问我……让我思考一下。首先,我们需要考虑A,但这会导致B;如果考虑C,又会有不同的可能……”那一刻,它像极了《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三体人。它不再只是给你一个答案,更会向你坦露完整的、系统化的思考过程。这意味着,AI不再仅仅负责回答,它已经进化为人类思维链的延伸。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改变与它相处的方式。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学”它,而是主动地“与”它共生。我们的学习重心,应该从追赶工具迭代,转移到理解并匹配它这一次进化变迁的本质——它,可以思考了。所以,请停止无休止的工具焦虑。你看待AI的视角,不是担心被它取代,而是要尽早与它形成一个“思维共同体”。过去,你可能会问:“我们的产品在今年6·18开局不利,帮我分析原因。” 这是在直接索要答案。现在,与其语焉不详地问、拿到泛泛的答案,不如告诉它背景信息后,这样问:“请详细解释你是如何一步步思考这个问题的,而不只是给我结论。你考虑了哪些可能性?推理的依据是什么?”这不是换一种问法而已,而是在邀请AI成为你的思维共同体。虽然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答案真的不再重要。当下的AI大模型,都在宣告一个事实:只要你问得出,它就答得出。答案不再重要,激发它的思考、再让它激发你的思考,从而照见你自己思维的盲区,这才重要。从“用AI”,到“与AI”,这是我们挣脱AI焦虑的第一步。通过与AI协作,我们与AI成为思维共同体,人类得以进化成为“思维变种人”。碳基生命的思考,通过硅基的无限算力与知识图谱得以延展,这并非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月卡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与AI的协作,我们彼此交换的价值和资源禀赋应该是什么?人类带来生而为人的【独特生命体验】,AI提供【无限的知识图谱】,我们结成【思维共同体】,共同拓展【人类文明的边界】。因此我这一年以来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两个词:“撩”与“人感”。所谓“人感”,不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定义,而是相对于AI,我们作为碳基生物独有的超能力。例如小狗能闻到人类闻不到的气味,这对小狗是天生的能力,对于人类而言是超能力。因此,“人感”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如呼吸般自然,如心跳般本能,却是硅基生命无论如何不可能拥有的。是奶奶做的饭菜里,那份无法被任何米其林食谱复刻的爱;是看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时,突然涌上心头的感动与泪水;是心中怦然的心动,是莫名而来的预感,是顿悟的瞬间……这些,AI无法预训练,却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在AI越来越没有边界的时代,“人感”是我们最后的壁垒,也是AI能帮我们100倍放大的杠杆。在我的语境里,“撩”是有意识地用我们的“人感”去激发AI,把它系统的思维链一步步激发出来,广角维度全部激发出来,从而撩出多维度、多角度的探索。让我们以“开发一款K12教育产品”的创业课题为例,示范“人感五步撩”。我们带着搜索引擎时代的习惯,张嘴就问,且片言只语。别这样问:“我想做个K12产品,给我个方案。”(毫无人感)要这样问:“我看到太多孩子因学习而痛苦,家长为教育操碎了心。我想做一个不一样的K12产品帮到他们。请问,这个方向有哪些可能的切入点?”(注入了你的初心与关怀,也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隐性知识,这是“撩”的绝佳起点)当AI因你的真问题而“兴奋”,抛出无数可能性时,你会迅速因信息过载而眼花缭乱。这时,你要引导它一步步共建思维框架,将大而模糊的问题一步步拆解。可以这样问:“针对这个问题,你觉得可以从哪几个维度去考虑(如: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家长角色等)?每个维度又可以如何拆解?”关键动作:在AI给出的无数分叉路口中,切记,由你——人类,来做价值判断。凭借你的“人感”和“初心”,及时做出你的选择,给AI进一步的指令,例如:“好,在上述我们探讨的维度中,我们先聚焦解决“孩子厌学”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其他暂时忽略”。聊得正酣时,恰恰要踩下刹车,主动邀请AI来挑战你的人感。什么是你的人感?你的经验,你的直觉,你的判断,你的隐含假设。可以这样问: “我们聊到现在,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是基于哪些默认的假设在推进(比如:我们假设‘有趣’就一定能解决厌学)?这些假设中,有哪些可能不成立?如果核心假设错了,会怎样?”关键动作:勇于主动邀请它质疑你自己,特别是那些“理所当然”、那些看似不言自明的隐含假设。让AI成为你的24小时在线“陪练团”,帮你破除单一视角和信息茧房的局限。可以这样问:“现在,请你分别扮演一位焦虑的初中生、一位功利的家长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针对我们的产品原型开一场会。我需要看到他们激烈的争吵和最终的会议纪要。”可以这样问:“如果我们完全抛开K12教育产品的行业惯例,借鉴‘游戏设计’或‘社区运营’的逻辑来解决厌学问题,会有什么全新的打法?”,或者“如果假设资源是无限的,你会如何设计我们的上市方案?”关键动作:敢于探索那些看似荒谬、但正因如此从未有人想过的角度。我们带着“人感”去撩拨AI的算力,AI的洞见反过来又增强了我们的“人感”。扫描下图二维码购买月卡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
如果今天所有的内容你都一时记不住,请只记住一个字:用起来。启动人机协作之旅的第一脚油从哪里来?是人感的储备。首先,人感的储备,可以来自你过往的积累——读过的所有的书,见过的所有的人,经历过的所有的事,吃过的所有的饭,走过的所有的桥。其次,人感的储备,也可以来自你对“无用之学”的始终热爱。例如,我一直热爱音乐,热爱各种风格的音乐,热爱各种线下演出,也擅长在作品中、在不同的场域中,选择恰当的音乐植入。但我只是热爱,并不懂作曲和编曲。直到,AI来了。我的热爱、我对音乐的理解,以及我的创意理念,成为我输入给AI的隐性知识;AI以此为杠杆,我们一起合作了我的首支单曲:《amazing beautiful》,以此致敬混沌学园创办人李善友教授从教10周年,amazing beautiful正是这10年来他讲课时的最萌口头禅。即便你以往没有太多储备,即便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热爱,但只要你真的相信AI是大势所趋,那你每天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它“撩”。你的时间与精力,不是用来焦虑地刷课,焦虑地追赶工具,而应该全部用来每天兴致勃勃地与AI互撩。连续三个月,每天两小时,你再看世界,已然不同。身体是诚实的。你不输出,知识就永远是我的。今天这堂课,我自己讲完,我自己最受益。只有你回家马上操练起来,它才会真正成为你的。最近听到一个词,YOLO(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生)。但在这个AI时代,或许我们可以活出很多很多次。随时随地,只要我们思考,就可以拉上AI一起,无中生有地开创出全新的维度。它也逼着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地球上,偏偏要多一个我?拥有与AI携手的思维共同体,我们将进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思维变种人”。人类的思考不再孤独,终于有一个伙伴,与我们共同探索终生。(本文为欧爷的AI课程《AI与我:让AI放大我的独一无二》节选。全课程及全部课件请下载#混沌app,在app内搜“欧爷”)结语:混沌说
AI 是面镜子,照见你生而为人的可贵:那份奶奶饭菜里的爱、心照不宣的眼神、为美而动的泪,是 “人感” 给你的独家禀赋;它也是根杠杆,能将你的独一无二放大百倍,只要你肯用这份 “人感” 去 “撩” 动它的思维链。
你别再困在 “工具追逐” 的焦虑里,与 AI 结成思维共同体,你我都能成为 “思维变种人”:人类的思考不再孤独,探索的边界不断延展。
你只活一次,却能借 AI 活出无数可能。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你与 AI 的下一次对话里。
现在,就用你的 “人感”,开始这场独一无二的互撩吧。
观看本课程和600+主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