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就怕2种药,1天1次冲水喝,给孩子脾肾同补,猛长14.6cm!

每次在门诊看到家长为了孩子的身高焦头烂额,四处奔波,甚至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我心里总忍不住感慨:其实很多孩子,真的不必走到那一步。尤其是我从医这么多年,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调理孩子身高,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多数孩子能通过中医的方法温和又有效的长高,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中医讲了几千年:“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这两句话,已经把身高的秘密说透了。肾是生长的根本动力,肾气足,骨骼才结实、长得开;而脾是后天的能量站,脾胃好,吃进去的东西才能转化成营养,输送到全身,支撑骨骼和肌肉发育。所以你看,那些长得慢、长得矮的孩子,多半是脾或肾的功能没跟上。

包括遗传条件不理想的孩子,也别轻易放弃。通过后天把脾肾功能调上来,孩子照样能蹿高一大截,不一定非要依赖打针。像我之前看的一个男孩,遗传身高只有166左右,家长差点就去打生长激素了,后来坚持用我的中医助长方案,一年四个月长高14.6厘米,孩子不用受罪,家长也松了口气。

这孩子来的时候是23年12月,11岁3个月,测骨龄却已经12岁半了,身高150.6厘米。我当时评估下来,他成年身高大概在169左右,家长一听就摇头:“不行,怎么也得长到172以上。”仔细一问,孩子平时挑食、爱吃零食甜食,容易腹胀,晚上睡不好,磨牙、翻身多,活动一下就喊累,大便也经常不成形。再看他的舌头,舌质偏红,有点胖,带齿痕,苔薄白微腻——典型的脾肾两虚,湿气内停,还有点相火偏旺。

脾虚,所以他胃口差、挑食、大便溏软;肾虚,骨骼生长动力不足,加上骨龄超前,说明肾气启动早、消耗快,后劲不足;而相火偏旺,可能跟他爱吃甜食、睡得晚、学习压力大有关,这股“火”不断消耗肾阴肾精,加速骨骺闭合,进一步压缩生长空间。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定了三步走的调理方案:

一是健脾益气,把营养吸收的能力提上来;

二是滋肾填精,把生长的根本动力补足;

三是清降相火、控制骨龄,把长高的“时间窗口”拉长。


我给他开了膏方,里面既用了熟地、怀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这些滋肾阴、填肾精的药,又加了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这类健脾助运的药材,还配上龙骨、牡蛎、盐知母清降相火等。每天一勺冲水,口感温和,孩子也愿意喝。

同时我也提醒家长,一定配合好生活方式:控制甜食油炸,早睡,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以上,别给孩子太大学习压力,心情舒畅了,生长才会更顺利。

2个月后,孩子睡眠、胃口、排便就都明显改善,我稍微调整了方子,继续巩固。到今年3月份,他一量身高,已经165.2厘米,1年4个月长高14.6厘米,骨龄也控制得很好。照这个趋势下去,将来突破175厘米完全有可能。

这个案例不是特例,它恰恰说明中医助长的核心逻辑:肾是“发动机”,脾是“加油站”,把这两处调顺了,气血充盈,骨骼得到充分滋养,长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哪怕遗传身高不算理想,后天调理到位了,也能突破遗传限制。


平时在家,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做些基础调养。

我常推荐两个食疗小方,一个是补肾养藏羹:

黑芝麻炒香碾碎,核桃仁切碎,山药粉,粳米,煮粥快好时加入,可加红糖或盐调味。这个方子补肾精、健脾胃,适合夜间盗汗、容易尿床、精力不足的孩子。

另一个是健脾小米南瓜粥:

小米,南瓜去皮切块,一起煮到软烂。南瓜健脾,小米益肾除湿,适合胃口差、消化弱的孩子。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食疗作用温和,适合日常辅助。如果孩子身高落后明显,骨龄提前或落后,还是要系统辨证,一人一方。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孩子的体质、症状、体重、年龄不同,用药思路和剂量都不一样,千万别自己乱用偏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育儿   矮小   孩子   身高   家长   骨骼   生长   中医   甜食   小米   南瓜   生长激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