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优秀脊梁(梁金山)(强烈建议收藏)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优秀脊梁(梁金山)

有这样的一个人,从少时贫穷、闯荡海外,到青年发家致富、成名立业,从中年支援抗战、为祖国倾尽所有,到晚年落叶归根、为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他的故事仍为人民深深铭记,并广为传颂!下面让我们来追忆他的传奇人生!

他1882年出生于保山蒲缥方家寨,

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备尝人世艰辛!

他在1900年腊月因受地主豪绅欺侮,

被迫逃离家乡,辗转到缅甸地帮海银厂当矿工,

他在工作中勇于提出检修老旧炼银炉却未被工头采纳,

在炼银炉发生了重大火灾时,

他义无反顾地在紧要关头将被子浸湿冲进火场更换耐火砖,

最终保住了炼银炉,但自己却被严重烧伤!

他的英勇和务实,换来了工头地岗位,

他靠着一股韧劲,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硬是钻透了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甚至是机械构造、性能等知识和技术。

他与英国人合资开办银厂,一次他患病回家,心里却记着矿山和矿工,抱病察看矿山时,发现2号矿井沙粒下漏、出现裂纹,凭着多年的经验,他预感到矿井可能坍塌,这将危及数千名矿工的生命,并出现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

他想方设法说服英方总办,将工人撤出,工人撤出两天后,矿井坍塌,3000余名矿工幸免于难。

他因此受到英国女王召见,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

同时奖赏他左轮手枪一对,猎枪一支,银刀一把,并委任他担任银厂总经理。

他名传欧亚,成为深受众望的人物!

“九一八”事变变后,国难当头,

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宣传抗日。

他先后拿出白银9000两捐资给抗日部队抵抗侵略者,

他指挥所经营的金光汽车公司车队,日夜奔驰在滇缅公路一线,赶运军需物资。

与其他旅缅华侨一道,把80辆载重汽车和1架飞机捐献给祖国,并按月捐卢比100盾。

当时国民政府派给云南省的救国公债,他认购了一半之多。

1932年,组织旅缅华侨捐资修建怒江吊桥,聘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

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历时3年的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大桥修建好了。

有人建议取名为“金山桥”,

他坚决不同意,

他说:建桥是为了方便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交往,施惠交通,

最终大桥定名为“惠通桥”!

这座桥成了滇缅公路上的重要桥梁,是当时中国境内第一座横跨怒江的汽车桥!

成为抗战时期物资运输的“功勋桥”和生命线!

1942年,由于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把积压在缅甸仰光的10余万吨国际援华物资送到中国,为抗日战争输入了大量血液。

据说,晚年时有人问他:“你为抗日战争捐过多少钱?”

他回答:“你我都是炎黄子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永保祖国和人民安宁幸福,你我应该把一切献给祖国,出于一片真诚,从来也不记账呐!”

“为了祖国,我可以捐献一切!”

这是振聋发聩的诺言!

他的捐款数额在当时华侨界极为罕见,据云南省档案馆估算,约相当于1.2吨黄金,这充分体现了老先生“毁家纾难”的爱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他深明大义,毫不迟疑地交出山照和土地归为国有还把一生中最后创办的中国侨民银行也交给了国家。一个银行啊,那得有多少钱!


抗美援朝时,又捐了一架飞机,命名为“金山号”,同样买下中国共产党发给云南省的国债一半!

而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财产,过的都是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贫民一般生活。

1952年,在他的资助下,由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将咖啡引入保山潞江坝试验性种植,1956年获得成功!他给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写了封信,随信寄出一包承载梦想的保山咖啡豆,在回信,何女士给予保山小粒咖啡极高评价!

说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除了感动、除了震惊、除了敬仰,还有什么感受呢!

那么,他是谁呢?

他就是富可敌国、丹心献国被誉为是国家的义士、民族的孝子的梁金山老先生!

“我爹胸怀一份大爱。他常常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因为有了国才有家。”梁金山的女儿梁有玲说。

是啊!梁老先生的一生不就在生动地诠释着:“留取丹心照汗青”吗?

他的事迹感人肺腑、他的精神熠熠生辉!

最后,我有心里祝愿:

梁公精神永长在,激励吾辈续新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汗青   脊梁   中华   优秀   收藏   梁金山   缅甸   云南省   保山   华侨   矿工   祖国   怒江   中国   矿井   抗日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