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此次对医药征收200%关税,目的并非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而是希望通过这一年半的缓冲时间,促使企业将工厂迁回本土生产。
其一为降低美国高昂的药价,其二为拯救早已不堪重负的医保体系。
美国常用药价格目前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例如诺和诺德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在美国每月诊疗费用为969美元,而在邻国加拿大仅需155美元。
胰岛素等控制基础疾病的药物价格更高达邻国的10倍以上。
同时,2025年美国医保支出占GDP约18%,人均医保费用为1.4万美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球首位,医保系统早已岌岌可危。
再加上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削减医疗补助资金8800亿美元,导致1700万低收入人群失去医保,这部分人更难承受高昂药价。
因此,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关税的方式,促使跨国企业回美国建厂,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药价,进而安抚美国民众。
至于这是否为空头承诺,对特朗普而言并不重要,关键是先稳住局面,赢得明年中期选举。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200%的医药关税并未吓到国内医药企业,医药板块甚至逆势上涨。
这是为何?难道中国药品不出口美国?事实上中国药品对美出口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原料药,去年对美出口额为45.2亿美元。
中国在这一领域具备显著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美国短期内无法实现进口替代或国产替代。
即便医药大国印度,目前70%的原料药长期依赖中国进口,抗生素、镇痛药、维生素等品类的依赖度更超过85%。
中国原料药在建厂时间、原材料成本、电力成本及劳动生产率上均具备碾压级优势。
美国若想实现国产替代,不仅需要数十年时间,成本也难以降低。
因此,若特朗普不想进一步推高本国药价,大概率会将中国原料药列入豁免名单,不加征关税。
第二部分为创新药中的实物药品。目前在美国上市销售的中国国产创新药屈指可数,对美出口无具体数据,推算规模约10亿美元,体量较小。
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君实生物等在美国有业务的企业,要么已在当地建厂,要么计划建厂,早有准备。
第三部分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授权。去年国内创新药仅授权美国的金额就达234亿美元。
因中国创新药在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上优势显著——早期临床推进快、成本低,且能快速优化已知靶点,可提供高性价比研发管线,对欧美药企颇具吸引力。
但这一领域对美出口不涉及实体商品,无需厂房生产制造,属于知识产权转让,理论上不在特朗普征收关税范围内。
整体来看,200%的关税虽看似吓人,但中国药企并不畏惧,买不买对我们影响不大。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