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买盐跟买白菜一样方便,没人会想到几千年前,一撮盐能让百姓犯难、让商人疯狂、让朝廷头疼。毕竟古时候这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更不是你想用就能随便用。
咱们老祖宗吃盐的历史,比文字记载还早。考古学家在山西运城发现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盐池遗址,算下来至少4000年前,中国人就会人工产盐了。
盐在古代是硬通货,比粮食还重要。老百姓每天都得吃盐,国家要养军队、搞建设,也得靠盐来收税。所以从很早的时候起,官府就把盐管得死死的。
商代就有专门管盐的官,叫卤小臣。到了西周,又设了盐人,专门盯着盐的买卖。春秋时候,齐国管仲搞了个官山海政策,把山上的矿产、海里的盐都算成国家资源,民间能煮盐,但卖盐得归官府管,这其实是收税,不算真正的专卖。
真正把盐攥在官府手里不让民间碰的,是汉武帝那时候。汉武帝元狩四年,桑弘羊这些大臣提议搞盐铁官营,汉武帝就下了死命令,民间私自煮盐、冶铁的,要受刑,用铁镣铐把左脚锁上,在汉代这是仅次于死刑的肉刑,而且还得把煮盐的工具没收。这力度,搁谁也不敢随便碰私盐。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情况变复杂了。因为老打仗,官府有时候管不过来,像东晋和南朝,就短暂搞过盐税制,民间能煮盐,官府只收税。北朝的北魏、北齐也调整过政策,让老百姓煮盐,官府来收,政策变来变去,没个准头。
隋朝和唐朝初年,官府对盐业管得松,实行无税制,民间能自由卖盐,官府只登记一下谁是盐户就行。到了唐玄宗开元十年,官府又开始管盐业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没钱了,公元758年,盐铁使第五琦搞了个榷盐法,规定盐户煮了盐,必须全卖给官府,官府再加十一倍的价卖出去。这一下官府是有钱了,老百姓可遭罪了,不少人吃不起盐,只能淡食。
那时候私盐就开始多了,不光老百姓铤而走险,连当官的都掺和。唐代有个“捉钱令史”,本来是帮官府放高利贷、做买卖补经费的,这些人一边当官,一边偷偷卖私盐。
后来民间反对声音太大,公元762年,盐铁使刘晏改了盐法,让老百姓煮盐、官府收盐,然后交给商人去运、去卖,这样成本低了,效率也高了,官府也能更快拿到钱。
这办法后来宋元明都用了,但跟刘晏的法子也不是完全一样,比如宋代搞“钞盐法”,用盐钞代替盐引,明代初期搞“开中法”,都有自己的调整。而且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买不到便宜好盐,私盐该泛滥还是泛滥。
最有名的私盐贩子,得数唐末的王仙芝、黄巢,这俩人都是靠卖私盐起家,后来拉起队伍造反,可见私盐贩子的实力有多强,能影响到国家安稳。
到了清朝,盐业政策基本照着明朝来,但官府想堵私盐的漏洞,尤其是渔民要用的盐,漏洞特别大。渔民出海打鱼,打上来的鱼得马上用盐腌,不然就坏了,用量还大,差不多一条鱼就得用一斤多盐。
官府有规定,渔民得报自己船多大、能打多少鱼,然后按这个发渔盐,没用完的还得交回去,时不时还得检查。可规定是规定,渔民们更愿意买便宜的私盐,官府的规定根本落不到实处。
为了让渔民买官盐,官府也做了让步,降了官盐的价,还按船的大小加了渔盐配额。这套制度定下来后,一直用到光绪年间。
可就算这样,渔民还是爱买私盐。一来官盐再降价,也没私盐便宜;二来官府给的配额有时候不够用。更重要的是,清代对渔盐私贩的处罚不算重,大多是打几板子、罚点钱,不像私卖食盐那样要充军甚至砍头,所以渔民也敢冒险。
盐管得这么严,自然就催生了一群靠盐发大财的商人。明清时候的盐商,势力大得吓人。
明代初期,北方边境不安稳,官府搞了个开中法,让商人往边境运粮食,运了就给“盐引”,有了这就能卖盐。这招挺聪明,官府不用自己运粮,还能靠盐引调动商人。可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这制度就坏了,大官甚至皇室的人把盐引当摇钱树,商人运粮的积极性没了,盐法一乱,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
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和首辅徐溥改了盐法,让商人直接给户部交银子,不用再往边境运粮。这一下,原来在边境做买卖的晋商、陕商,大多回了内地。而淮扬一带的徽州盐商,钱多实力强,慢慢把晋商、陕商挤走,成了盐业的老大。
到了1617年,明朝没钱了,两淮盐运使袁世振和户部尚书李汝华又搞了纲盐法,把盐商编进“纲册”,交了税就能拿盐引,而且能世代做盐业买卖。这是古代盐法的大变动,让盐商彻底垄断了盐业。清朝基本照着明朝的盐法来,没怎么改。
可惜这些风光无限的盐商,到了清末就不行了。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把盐运的线路毁了,加上清朝中央没钱,管不住盐业,私盐越来越多,盐商的垄断地位保不住,慢慢就没落了。
回头看古代的盐专卖制度,它确实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官盐贵、质量差,逼得老百姓吃私盐,甚至有人为了卖私盐拼命。但它也有有用的时候,汉代的盐铁官营,帮着朝廷凑了打匈奴的钱;唐代刘晏改盐法,也帮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缓过劲来。
私盐泛滥也不只是因为官盐贵,盐税太重、官盐质量差、各地盐价不一样,都是原因。比如清代两淮的盐税,能占到盐价的六成,私盐只卖官盐三分之一的价,换谁都愿意买私盐。
古代吃盐难,本质上是国家要靠盐维持运转,和老百姓要靠盐过日子之间的矛盾。盐专卖制度是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的无奈选择,既要保证财政收入,又要让老百姓有盐吃,从古到今都是个难题。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