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素娟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我对自己说,要不然试试看做个实验,他们都说我完了,要么再勉强地活下去,看看会不会完。
结果我就这样活下来了,5年以后我考上了研究生,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任何别人递给我的各种各样的威胁性的结论了,为什么?因为我证伪了,我证明它是一个错误。
没有任何一个失误或者摔倒会让你的人生粉碎,你印证一次你再也不怕它们了。从我16岁做了那次证伪以后,这一生我都没怕过困难,我更没怕过失败,因为我知道他们说的是谎言。
青春期,
彷徨少年时
2025.05.25 上海 | 一席少年
大家好,我是杜素娟,我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也是b站杜素娟聊文学这个账号的up主,在大学里面教书26年了,一直比较关注青少年成长,我今天带来的话题就是《青春期,彷徨少年时》, 想跟大家讨论一下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那就是青春叛逆期。
●●●
青春叛逆期真的是一种错误吗
青春叛逆期这个词我本身是不太同意的,因为大家注意看这个词,什么叫叛,我违背正确才叫叛,啥叫逆,我忤逆长辈权威才叫逆。
大家就会发现,当我们用青春叛逆期这个词去界定一个少年,或者说我们青少年他成长的某一个特定阶段的时候,它已经先入为主地界定,这是一种错误。
青春叛逆期真的是一种错误吗?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德国作家黑塞他写的一本书,可能很多朋友都看过,就是《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它里面就讲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这个少年名叫辛克莱,成长在一个教养比较好的家庭,父母很慈祥,他也努力做符合父母要求的好孩子,童年就像童话一样平静、安详、温暖。
但是我们成长过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童年时期的一个短暂的现象,因为孩子一定会长大。于是开始,我有一句话写在了PPT里面,那就是—— 跟复杂的世界,早晚一天我们要迎面相逢。
所以少年辛克莱后来就开始遭遇到复杂的世界里面的一些始料未及的东西,他会遇到一些糟糕的人,也会遇到一些糟糕的事儿,也会在群体当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比如说他甚至遭受到了霸凌和欺辱。
辛克莱像很多孩子一样,他是非常地恐慌的,那意味着他的童年时期就结束了,所以辛克莱说了一句话—— 我的童年已经变成了废墟。
童年和少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童年时期,我们跟父母的世界的重叠度特别高,我们很难走出父母的视野,而且父母对于一个孩子的管控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我们孩子的活动面比较窄。
但所谓少年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渐渐走出父母的视野,很多在他的人生阶段里面出现的新的困难、新的问题,有可能慢慢脱离了父母管控的一个位置。孩子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候一个孩子会非常地害怕,所以他迫切需要父母的帮助和辅导。
但是非常可惜,辛克莱的父母没能够及时接到孩子传递来的这样的一种无声的求助信号,像所有的父母犯的低级错误一样,我们会有一个本能,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永远停留在童年时代。
所以很多父母把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当作摇篮里的孩子,觉得你只要继续保持童年时期的简单、纯真、听话和服从,你就是安全的。
但显然不是这样,所以辛克莱和父母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动摇,他开始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有用,甚至他们都没能发现他在新的人生阶段遇到的人生问题。而父母给他的那些帮助,给他的那些关心,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什么用处。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情景,那就是辛克莱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了,他的秘密不再告诉他们,因为说了也没用。而父母的那些没有针对性的关心,对他而言就变成了令人厌烦的无限重复的唠叨。
而父母对此完全不知道,还在强迫自己的孩子,你要听话,你要服从。 孩子就会被推向父母的反面,你让我简单我偏要复杂,你让我纯真我就要混沌,你让我听话我偏要尖锐。
于是我们会看到辛克莱,他原来是个干干净净的孩子,他故意穿得邋里邋遢。原来他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开始酗酒,开始打架,用这些尖锐的行为引起自己父母的注意,也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的一个不满。
而他的父母开始苦苦哀求他,你不要这样,你要做好孩子。不起作用,于是他的父母又开始威胁他,我们要把你送进少管所。
辛克莱冷笑着无动于衷。我们最熟悉的那个状态就出现了,这就叫青春叛逆。所以到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会感到非常悲哀,非常无助,束手无策,觉得完了,青春叛逆期来了。
可是今天我要提出的问题是 ,青春叛逆期真的是我们人生成长当中的一场灾难吗?还是说它是自我成长的契机呢?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一看青春叛逆期的底层逻辑。一个孩子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他想表达一个信息,我想得到帮助,我想应对更复杂的一个人生的处境,我需要长出一些独立的思考的能力,甚至想做出一些自己的选择。
这能是一件坏事吗?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他不能够学会走路很危险,他不能学会说话他的人生会很困难。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人他没有独立思考判断和分析的能力,他的人生不是更艰难吗?
所以这就是我们看青春叛逆期青少年提出的需求, 这个需求背后真实的逻辑是什么,是我们自我意识萌发、自我成长的最早的一步。
所以这个时候聪明的有智慧的父母会接住这个信息,他们会做充分的准备,观察好自己孩子的个人特点,我的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然后再去观察成长以后的孩子他的处境是什么。
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不能是由我来作出决定,而是根据我对孩子的分析判断和了解,跟他共同制定出一份我们解决应对新的成长阶段的成长方案。
这就像帮助小树抽条一样,帮助小树长出自己的枝丫;也像帮助幼鸟出壳一样,帮它破壳而出,帮它长出自己的翅膀。
有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如果一对父母能够有这样的格局,那就是他做到了两件伟大的事情:
第一,托举自己的孩子;第二,放飞自己的孩子。
他就能够有效地利用一个孩子所谓的带引号的“青春叛逆期”背后的成长契机,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实现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成长。
所以我们再来看这两个词,我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 叛逆未必是一件坏事。
因为叛逆就像一张纸牌,我们在这正面看到的是他不再服从了、不再听话了,但他的另一面是自我开始成长了。
●●●
不叛逆的孩子,
可能人生充满更多风险
同样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张牌,这张牌上面写着我们很多家长期盼的状态,就是不叛逆。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叛逆这张牌也有两面。
我们在它的正面看到说孩子乖巧听话,但是我们需要翻开这张牌,也许我们看到一些情况,那就是个性的压抑和扼杀。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不叛逆的孩子,有可能他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风险。 只是我们成年人不知道罢了。那这是个什么风险呢?
当一个孩子试着表达自己,试着拿出自己的主见作选择的时候,如果他受到了否定和打压,会往回退缩,然后继续延续童年时期的习惯,做一个父母认可的好孩子。但这个选择会让他的人生充满一场漫长的苦难。
比如说好多青年他们都是讨好型人格,因为在最初的青少年时期他们没能够顺利地建设出自己的主体性。
他觉得我为什么活着?是为我的父母活着的。我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努力地争取卓越?是为了让我爸妈高兴,让我父母骄傲。
你会看到这个人生观念可以一直携带到大学阶段,把自己人生的奋斗用来争取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到了职场上他会特别在意领导和同事对他的态度,会认为我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同。
如果别人不认同我、不欣赏我,我的人生没有价值,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他们会小心翼翼地去看别人的脸色,如果别人今天脸上有一点点异样,他都会内耗上几天来想我哪个地方做错了。
讨好型人格的年轻人,他们会特别容易自我否定,非常容易自我怀疑,他们不懂得欣赏自己,很擅长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他人无底线的宽容。
但是这些孩子对自己又往往下手特别狠,因为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不允许自己犯错,也不允许自己休息,他们觉得我必须做到百分百的好,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这就 叫 好孩子后遗症 。
但是一个人他不可能永远都不主体觉醒,所以这个青春期没有解决的、没有建立的主体意识会往后拖,但是拖得越晚他会越痛苦,我们会发现像拜伦说了一句话,因为温顺而压抑。
很多30岁、40岁的人提了一个概念,叫自我养育,觉得自己的人生长坏了,我要重新养育自己。
大家知道所谓自我养育为什么令人心痛,因为那就叫对已经成型的人生进行修修补补。但这种修补是有成本的,而且很多时候已经成型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我们说这是一种无奈的措施。假如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后果,也许我们可以实现觉醒。
●●●
青春叛逆期这个词我不是特别认同
当一个孩子发出一声呐喊,他说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时候,我们需要接受到他的信息,他在说什么。我们不能够本能地说他要叛逆,他要不听我的话了,而是我们要接受到这个正确的信息,那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信号。
在《德米安》当中,黑塞把这个时刻叫做破壳,他把试图破壳的青年比喻成一个破壳的大鸟,他说他半个身子困在一个黑暗的球体中,一片湛蓝的天空下,他仿佛正从巨大的球体中奋争而出,这是充满了力量又精彩的一刻。 打破蛋壳,我们才能够在走向自我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我觉得假如我们能够这样来分析青春叛逆期的底层逻辑,我们会同情一个孩子在自我意识刚刚萌发时候的困难,我们能够及时地给予他帮助。
辛克莱说,我感觉我长出了一个跟别人格格不入的灵魂。很多孩子都会因为觉得我长出了一个跟别人格格不入的灵魂,跟群体不一样,跟大多数不一样,跟父母要求的不一样,他会感到很恐慌。但是我想提醒这些年轻人和少年,也许这正是你的自我在发芽,要懂得保护它。
青春叛逆期这个词我不是特别认同,但是我愿意把它叫做青春成长期、青春探索期, 当然也是青春困难期。
找寻自我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那个孤立无援不被理解的小小少年无助地站在风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种青春困难期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
一个少年去塑造自我,
会经历哪些风险?
比如说一个少年他要破壳而出,去接近、去探索、去塑造自我,其实它里面充满了很多的风险,我总结了三个状况比较常见。
比如说第一个,那就是当我自己的主见拿出来,却被否定和被打击的时候,我有可能缩回到我那个小小的蛋壳里,重新做一个安全的摇篮里的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我们会消弭思考和行动的勇气,因为无法独立思考的人、无法成为自身仲裁者的人,他注定会照本宣科得过且过。
当然我们最常见的还有第二种风险,那就是他成为真正的逆子,沦为盲目的愤青和杠精。
杠精这个群体我太熟悉了,他们永远让我震撼,首先他都不听你完整地把话讲完就开始反驳你。但是一个人表达观点需要全程的论证,你得听完我全部说完你才能够知道我在表达什么。但杠精他没有耐心的,他要在杠你当中得到自己价值的认证,于是他就会盲目地陷入愤怒。
这种愤怒黑塞把它叫做咆哮的灵魂,一个咆哮的灵魂就会成为杠精的培养土地。黑塞描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一个少年在愤怒中的盲目是怎么样的,他说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我只知道应该嘲笑你们以为的一切正确。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坚持什么,但是我只是坚持你们所反对的一切。
咱们有一个更好理解的词就叫唱反调,上升到心理层面这叫求异思维,我通过盲目跟别人对立来表达我的价值和我的正确。
当然还有第三种,比如说一个孩子他表达自己的主见,同样受到了打击和否定,但是他并不像刚才我们说的第二类这样具有攻击性,他们干嘛呢,他们更危险,因为他们会走向报复性的自我堕落和自我毁灭。
我没有办法杠别人那我就杠自己,我是个没用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
辛克莱有一段愤怒的话,他说如果这个世界用不上我这样的人,没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可以安置我们,没办法给我们指派更合适的任务,那么像我这类人就只能把自己给毁掉。至于过程中造成的损失,让全世界去承担就好了。
如果一个青少年他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踏入的三种误区。所以这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个成长时期。
●●●
给青少年的几个建议
在《德米安》当中辛克莱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想要的不过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怎么就艰难到这种境地。
我每次看这本书读到这几句话都非常非常难过,是什么让一个孩子他提出这样的感叹,我要的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实现,我只想不违背自己,但为何如此艰难。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我想给青少年几个建议:
也许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人生的本质,是的,成长很艰难。 其实一生都很艰难,艰难就是人生的底色。
鲁迅先生有一本书叫《野草》,是在他人生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鼓励自己继续走下去的一本书。在这本书当中有一句话非常难懂,他是这样说的: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他想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两个关键词,无所有和无所希望。其实在人生的大部分状态里面,我们赤手空拳,并没有特别多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也看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马上呈现出希望,这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常态,我们才不会被艰难吓倒,我们就能够明白人是不可能在一帆风顺当中成长的。
当我们说我要成长,其实都是要经历艰难的,这段话当中是鲁迅写在他的《影的告别》里面的:
他说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每当我自己感到懈怠,或者感到颓废和绝望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个文章拿出来看一下,因为他告诉我们说,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不确定的。
我们不知道走下去迎接我的是黎明还是黄昏,但是没关系,我们只需要一样东西,就是装作喝干一杯酒,这就是一种勇气,我自己给自己壮个胆,人生要继续进行,不要紧,明天太阳会照样升起。
这就是鲁迅在他灰色基调里面呈现出来的强大的一种自我力量。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一点,也许我们就不再害怕人生当中、成长当中出现的艰难。
第二个关键词我想分享的就是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非常非常害怕人生犯错误,可是这里面有个基本的悖论,你不犯错误怎么知道什么叫正确呢?
我们都有一个经验,怎么样让自己做题的正确率提高,那就是反复做错题。人生是一部错题集,我们成长的经验是从错题集里积累出来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应对的方法,像我们做错题一样,去分析、去梳理、去总结,你一定会发现错误引领你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个关键词,刚才我听了一会张双南老师的演讲,我可以借用他的两个词,在人生当中我们需要做两件事儿,就是证实和证伪。
什么叫证伪,比如说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一代父母吓唬我们,你考不上大学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你要去干这个干那个,总归都是一些非常凄惨的工作。这个念头就逼迫我奋斗学习,因为我害怕变成那样。
结果很不幸,我在高考的时候失误了,没有考好。这个结论就笼罩了我,我觉得完了。我站在那个运河上面,我想跳下去,我不想活了,因为我觉得等待我的是长辈告诉我的那些凄惨结果,我想不行我要有尊严地死,我不能那样可怕地活。
好在最后一刻我突然奠定了一个决心,我想算了,毕竟年龄小,还是希望自己可以苟活。
所以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对自己说, 要不然试试看做个实验, 他们都说我完了,要么再勉强地活下去,看看会不会完。
结果我就这样活下来了,5年以后我考上了研究生,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任何别人递给我的各种各样的威胁性的结论了,为什么?因为我证伪了,我证明它是一个错误。
没有任何一个失误或者摔倒会让你的人生粉碎,你印证一次再也不怕它们了。 从我16岁做了那次证伪以后,这一生我都没怕过困难,我更没怕过失败,因为我知道他们说的是谎言。
所以黑塞他说了一句话,面对自己、找到自我的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去行走的。
当然最后我也再给大家说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沟通。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说什么叫智慧,什么叫有思想,那就是我驳倒一切人,就证明我有思想了。错了,真正的思想是兼容并蓄的。
假如世界是一头大象,我们因为自己所处位置的局限性很难看到全貌,很难囊括这个世界的全象,那我们怎么来增长对这个世界的见识呢?
当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时候,虽然跟我说的不一样,我愿意接受他的角度和立场,从他的角度和立场去看一看,不断地发现别人的合理性,并把它容纳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面来,这才叫真正的智者。我们在成长当中也要擅长听一听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
●●●
父母应对青春期叛逆的科学姿势
我今天来也已经预见到我们会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带着孩子来,也有很多未来的爸爸妈妈,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对年长者说几句话。
其实我们要做好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顺利成长,是需要做好自己应对青春叛逆期的科学姿势的,什么叫科学姿势?
第一扭转青春叛逆期这个刻板的定论,能够理解所谓打引号的“青春叛逆期”背后的成长的契机。
比如说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很多人喜欢抱怨这一代年轻人不行,他们都是巨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自己决策,对父母依赖很多,各种各样的抱怨。
每当这种抱怨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好笑,当我们的孩子挣扎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师长们接住了吗,鼓励他了吗,认可他了吗,帮着他去长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了吗?
就好像说一个小鸟它刚刚破壳而出的时候,我害怕它飞得太远失去了我的控制不安全,为了它的安全,我捆住它的脚,剪断它的翅膀,过了10年、20年你开始抱怨了,你为什么不是一个雄鹰?
我还有第二个建议,作为年长者,特别是父母或者是老师,最需要做到的是收回自己的狂妄。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无论你长多大,你永远都是孩子,这句话我父母经常对我说。我想好吧,你说就说,但这个里面有个问题,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是孩子呢?
当我们把孩子看作长不大的孩子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潜意识,我的孩子在他的人生里面永远不行,所以需要我做他的摄政王,他没办法亲政,我永远都要垂帘听政。这种狂妄就会妨碍年轻人的一个成长。
其实我们要代理自己孩子的人生是很难的,很多时候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是需要我们跟孩子共同成长的。
可是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父母执着地要代理自己孩子的人生,但他并不愿意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学习,导致在孩子成年以后一点都不了解他生活的内容,也不能够了解他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很多父母最后就变成了闹钟,会在孩子一些特定时期来打打铃,比如说你该考什么学校了,而且你必须考什么学校,你该找工作了,你该考研了,你该考公了,你该结婚了,你该生子了……至于他面对的具体的困境是什么、他的难题是什么,我们不去了解。
很多家长执着地认为我只要在这种特定时期给他打打铃,我就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真的这么简单吗?
其实你在捣乱你知道吗,因为你在打铃的那个时刻本身它就未必科学,那是一个刻板的社会闹钟,每个人的成长规律不一样,因为特点不一样,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整个社会14亿人用同一个节奏来生活呢?
这本身就是刻板的,所以当我们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觉得应了一句话,在今天这个时代里面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天真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我也是一个母亲,我也曾经是一个少年,我觉得我们作为长辈要有一个自律的意识,要收起成年人的狂妄,这个是长辈们的修行。
所以黑塞说鸟拼命挣扎试图破壳而出,这个需要破壳而出的不只是孩子,也有家长,也有老师。不断地打破旧知、不断地建立新知、不断地探索和认知,我们才能够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所以很多人问我,杜老师你是如何能够在50多岁,还能够跟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的孩子,保持共情和共鸣的?
我说不是我有智慧,而是我一直在向他们学习,是学生在引领我成长。人生是一条通向自己的旅途,所有人的自我成长都在路上,所以我觉得成长是孩子的命题,也是长辈的命题。
所以很高兴今天看到我非常感慨的一个景象,就是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听这个演讲,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那就是我们一起来进行成长的一个探索。
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做到在一个孩子成长的青春的困难期、探索期、成长期,能够共同地互相理解,能够更好地互相支持,然后实现我们最终的目标,那就是共同成长。
●●●
⮐
●●●
一席少年(YiXi Youth)是一席的子品牌,致力于为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涵盖人文、艺术、科技、哲学、博物、心理等多领域内容,以跨学科视角拓展认知边界,重塑教育的可能。
●●●
推荐观看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