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常年征战,生理需求怎么解决?方法让人难以启齿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3世纪的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这是事实。

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骑兵在草原之外作战数年,他们的家庭去了哪里?妻子、孩子、牲畜,全都跟在军队后面。这不是一支轻骑兵部队的远征,而是一场举族迁徙式的征服战争。

今天我们来说说,蒙古军队那些教科书不会详细讲的真实运作方式。

千户制:战士带着全家去打仗

很多人以为蒙古骑兵是轻装上阵,靠抢劫补给。

成吉思汗建立的千户制,本质上是把整个部落编成军事单位。一个千户不只有一千个战士,背后是几千口人的完整社区。

史书记载很清楚:"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这句话的意思讲的是战士平时就是牧民,出征时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每个士兵要自备马匹、武器、干粮,这些东西从哪来?从家里带。家里是什么?妻子在做皮甲,孩子在放羊,老人在熬肉干。

千户长管的不是兵营,是一个移动的生产基地

马可波罗在游记里写过一个细节:蒙古士兵出征,每人配三到四匹马。但他没写的是,这些马后面还跟着大量的羊群、牛群。牲畜不只是食物,也是运输工具,羊粪牛粪晾干了就是燃料。

你以为蒙古军队在打仗?其实他们是换了个地方过日子

西征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派人摸清楚了整个中亚的草场分布,哪里有水源,哪里能放牧,标注得一清二楚。打下一座城,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派小股部队去周边找适合扎营的草场。

有时候他们干脆破坏农田的灌溉系统,把农田变成草场

伊朗东部那些昔日的农业区,就是这么变成荒漠的。

兄弟战死,你娶他老婆

蒙古人有个制度,汉人听了直摇头。

"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

这叫收继婚。

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父亲的小妾(亲生母亲除外);哥哥战死了,弟弟要娶嫂子;弟弟死了,哥哥娶弟媳。

为什么?

女人在蒙古人眼里是家族财产的一部分。你以为这是对女性的侮辱?在当时的草原上,这反而是一种保障机制。

一个战士死在战场上,他的妻子怎么办?孩子怎么办?牛羊怎么办?如果让寡妇改嫁到别的部落,这个家庭的劳动力、财产、孩子全都流失了

收继婚把一切留在族内。

成吉思汗死后,他宠爱的妃子木哥哈敦被三子窝阔台娶走。在此之前,二儿子察合台还派人来要这个女人:"父亲的妻妾里,把木哥哈敦给我。"

这在蒙古贵族看来,稀松平常。

更狠的是战场上的规矩。

史料记载:如果你在战斗中冒死抢回战友的尸体,死者的妻妾、牲畜全归你。

明朝军队跟蒙古人打过很多仗,明军将领在奏折里专门提到这件事。蒙古士兵会组织小队冲入明军阵地,只为拖回同伴的尸体。有个士兵用身体护住战友遗体,身中数箭还是把人拖了回去。

为什么这么拼命?

因为抢回来就能分到死者的老婆

你看,这制度把战友情谊和利益激励绑在了一起。士兵不会轻易抛弃同伴,因为救人有实际好处,同时也保证了阵亡将士的家属不会流落他乡

元朝建立后,汉族士大夫接受不了这套。至元十二年,朝廷下令禁止汉人实行收继婚,违者要挨板子,蒙古人自己?照旧。

各从本俗。

战俘女性:被分配的战利品

说到这里,必须讲一段更残酷的历史。

蒙古军队攻城,城破之后的女性命运是什么?

史书写得很清楚。

花剌子模的几座大城被攻陷后,居民被屠杀,工匠和年轻女性被挑出来,押送回蒙古。工匠用来制造武器,女性则被"分配"给各级将领和士兵。

这不是个别现象。

撒马尔罕城破,百万人被杀,剩下的女性成了奴隶。中亚那些繁华的城市,一座接一座变成废墟。女性战俘被当作战利品,按照军功大小分给士兵。

元朝建立后,法律把战俘称为"驱口"——被驱使的人。驱口和良人之间有严格的等级界限,驱口与良人通婚都是违法的

那些被掠夺的女性,有的被迫成为士兵的妻妾,有的被卖到奴隶市场。她们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蒙古人管这叫"战争中的抢婚"。

实际上,这和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抢亲的传统一脉相承,也速该的正妻诃额仑,就是从蔑儿乞人手里抢来的。后来蔑儿乞人复仇,突袭铁木真家,抢走了他的新婚妻子孛儿帖

草原上的女性,常常是部落冲突的牺牲品

等到战争规模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这种掠夺也被制度化了。《元典章》里记录了大量关于战俘女性的案件,争议的焦点往往是这个女人该归谁?

不是问她愿不愿意,而是问她该分给哪个有功的士兵。

多妻制:贵族的特权与人口的算盘

马可波罗写过蒙古男人能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

成吉思汗有几十个妻妾,窝阔台、拖雷这些皇子,妻妾数量更是惊人。

可普通士兵呢?

《蒙古秘史》里记载的平民家庭,基本都是一夫一妻

多妻制是贵族特权,那颜阶层、千户长,这些人才有能力养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老婆,财富和军功决定了你能娶几个女人。

为什么允许贵族这么做?

人口

蒙古人常年打仗,男性战死率极高,一个千户出征,可能只有一半人能活着回来。如果不快速补充人口,整个军事体系会崩溃

贵族多妻,生的孩子多,"黄金家族"的血脉才不会断绝。同时这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娶不同部落的女性,等于跟那个部落结盟

成吉思汗在征服过程中,经常通过联姻巩固统治。打下一个地方,就娶当地贵族的女儿,这些女性被安置在不同的千户,分散管理。

到了忽必烈时代,元朝开始受汉族文化影响

蒙古上层逐渐接受一夫一妻制。元代文学家刘敏中写过一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火雷的蒙古妇女。她丈夫从军战死,她发誓守节,拒绝收继婚,独自养姑抚子四十年

朝廷表彰了她。

这说明什么?传统习俗在改变

女性有了选择权,至少在法律层面,她们可以拒绝被"收继",可以选择守寡。

可在边远的草原上,收继婚仍然照常进行,法律管得了京城,管不了千里之外的千户所

蒙古军队的后勤体系,核心就是四个字:以战养战

带着家属出征,靠掠夺补充,用制度把人口和资源牢牢控制在体系内部。听起来高效,实际上建立在无数个体的痛苦之上。

那些被迫离开家乡的女性,那些在收继婚制度下失去选择权的寡妇,那些跟随军队颠沛流离的孩子,历史记住了征服者的名字,却很少提起这些人

我们今天谈论蒙古帝国的辉煌,别忘了问一句代价是什么

参考资料:

1. 中国新闻网(2011年9月):《成吉思汗后裔的家庭婚姻传统》,记录了蒙古族收继婚制度的历史演变

2. 人民网(2024年6月):《古代蒙古法律制度中的女性权益保护研究》,分析了元代婚姻制度的变迁

3. 中国社会科学网历史研究:《蒙古帝国军事组织与千户制度》,详细介绍了蒙古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历史   成吉思汗   蒙古   难以启齿   大军   方法   生理需求   女性   士兵   蒙古人   军队   妻妾   制度   战俘   贵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