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建国后没有任何职务,毛主席:享受副总理待遇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大大小小的根据地纷纷建立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叫郑位三,郑位三有哪些传奇的人生经历?

郑位三来自著名的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安县,生于1902年,早年时期,郑位三主要在家乡读书,曾就读于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因在考试中名列第三,故改名“郑位三”。

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成为时代潮流,荆襄大地成为革命非常活跃的地区,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郑位三在漫长的黑夜中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郑位三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大革命失败后,郑位三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仰,他步行到武汉寻找党组织,并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在老家黄安组织秋收暴动,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黄麻起义失败后,郑位三来到鄂豫皖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非常忌惮,1932年发动三十万大军进行“围剿”,红四方面军转移之后,鄂豫皖地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这种情况下,郑位三接任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挑起领导鄂东北武装斗争的重担。

在敌人疯狂的“清剿”下,鄂豫皖革命斗争陷入低谷,很多地方都变成无人区,郑位三同志一家也连续遭遇不幸,郑位三的父亲郑维翰病死在大山中,母亲因吃野菜中毒身亡,郑位三的前妻曹梦云则活活冻死在山洞中,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女儿郑奇英。

郑位三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继续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1934年,中央派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向郑位三传达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要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郑位三收到指示后当即写信给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随后,红二十五军进行整编,郑位三担任政治部主任,随军长征。

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决定西征甘肃,北上陕北,郑位三被留在陕南,继续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游击战争,陕南地区的游击战争非常艰苦,每天都要翻山越岭,缺衣少粮,郑位三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体质非常虚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郑位三带领的红七十四师由几百人发展到两千多人。

西安事变后,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这支部队终于回到党中央的怀抱,被改编为留守兵团警卫四团,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对此,贺龙同志说:

“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郑位三回到鄂豫皖根据地,再次出任鄂东北特委书记和鄂豫皖区党委书记,使大别山地区的抗日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期间,郑位三加入新四军并担任第四支队政委和第二师政委等重要职务,同张云逸同志领导了淮南等地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郑位三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与李先念同志在1946年率领中原局机关和部队成功进行了中原突围,全国解放后,因体弱多病,郑位三没有具体的工作。

1955年授衔,处于休养状态的郑位三没有参与,但在毛主席的批示下,郑位三被定为行政三级,与元帅同等,享受副总理待遇,这是对郑位三革命功绩的肯定和认可。

1975年7月,郑位三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政委   副总理   职务   待遇   鄂豫皖   陕南   革命根据地   中原   党中央   同志   根据地   黄麻起义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