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林徽因1954年在病床上的照片,显得依然清秀和蔼。不过,那是P出来的。原图如上。
真实的林徽因,比照片上要更瘦,瘦得像干柴一样。所以,林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她怎么能叫漂亮?”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50年,梁思成在病床上指导林徽因修改国徽设计图稿。从这张未曾修图的照片可以看到林徽因在晚年时的真实面相和身材。
现在的人们都称林徽因是才女,我也认同这个称呼,梁思成也认同。不过,本着理工男的考证精神,我要探究一下林徽因到底有多大的才华,以及她的才华是否支撑得起她“恃才傲物”的一生。
这不是个小是小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出了个公认的才女林徽因,恰好给了我们一个观察的样板,到底是古人错了,还是我们今天的认知走过了头。
就从国徽的设计说起吧。推崇林徽因的人,都说国徽是林徽因设计的。我在机关工作过,深知这样的说法一定不符合事实。
好在这件大事的资料非常齐全,稍微一查证就知道。国徽设计是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先是委托北平艺专(现中央美院)组建了一个设计小组,成员以画家为主,有张仃、钟灵、张光宇、周令钊等人。他们设计的第一稿,就和后来确认的成品稿颇为相似。
周恩来总理表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来参与国徽设计,于是1950年又委托了清华大学营建系参与设计。营建系立即组建了设计小组,组长梁思成,组员有林徽因、莫宗江等人。他们设计的第一稿,与后来的成品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有点老套,挺没有精神的。
全国政协组织两个小组一起讨论,最后确定了在北平艺专设计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在国徽最终成稿的过程中,两个设计小组通力合作,最终确定了国徽主体采用天安门,主要元素应包括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色调采取金红二色。其中天安门作为主体元素,是延安来的红色画家张仃的创意。
两个小组再分别出更多的设计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双方在天安门城楼顶是斜坡型还是正直型争执不下,最后定稿时,采用了清华大学设计组的正直屋顶。
所以,尊重历史真相的说法应该是:国徽是中央美院和清华大学的专家们集体创作。
具体来说,贡献最大的是这7位,中央美院的张仃、钟灵、张光宇、周令钊,清华大学的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其中张仃是主创,梁思成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补充作用。
林徽因在国徽设计过程中并非主创,只能算骨干组员。至于她的工作成果有多少是来自于她的丈夫兼领导梁思成,就有更多说不清的地方了。
后来的人们因为喜欢林徽因,就把这功劳一股脑儿地给了林徽因。这样的故事好传播,但却与真相相去甚远。
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过程也与此相似,但林徽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要更重要一些,就不再赘述了。
林徽因广为传颂的才华,还包括对古建筑的测量,以及诗文写作。
事实上,在古建筑测量与保护方面,梁思成是毋庸置疑的绝对主角。林徽因因病只参与了少部分便利的测量工作,大多数时候都在家留守。
梁思成首创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提出“实物与文献结合”的研究路径,主导调查了137个县市、测绘206座古建筑,完成近2000张图稿,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古代建筑演变脉络。
梁思成因其学术成就,而成为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当年大学建制学习英美,一个系一般只设1名教授,梁思成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后来,据说是因为张学良垂涎林徽因,梁思成携林徽因到北平,创办清华大学营建系,同样是梁思成任系主任、教授。
梁思成的著作《中国建筑史》奠定中国古建筑学科理论基础,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理论”,强调“原貌保护”原则。
从多位知情人士的回忆录来看,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及中国营造社期间,有多位教职员工及学生随同其参加了古建筑的测绘和《中国建筑史》的编撰工作。其中包括梁思成后来的妻子林洙,以及林洙当时的丈夫、梁思成的得意门生程应铨。
林徽因参与了《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的整理工作。被广为宣传的山西五台山唐代木构佛光寺大殿,也是夫妻二人的共同发现。如果要衡量林徽因在其中贡献,应该不会超过10%。
在许多珍贵的工作照片中,林徽因身着旗袍,优雅地爬上古建筑的房梁,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她的坚韧,也充满了别样的美感。杨澜曾在采访中问到,为什么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穿着旗袍也能爬到房梁上去。对此,梁从诫幽默地回应:“这是我们梁家的秘密。”
由此看来,世人对林徽因参与古建筑测绘工作的功绩描述,虽有其事,但其实是夸大了许多的。
即使不夸大,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才华也是十分优秀的,她与梁思成合著了一些著作,也单独署名出版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学术著作。
只是,一些人利用林徽因,来投射自己对于女性才华的喜爱,而不自觉地进行或者接受了这样的夸大。
林徽因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被记录下来的主要有这么两方面:
(1)1921年在英国与徐志摩相遇,两人相互爱慕,诗文唱和,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林徽因1923年参加徐志摩、胡适发起的“新月诗社”,成为活跃成员。并在1924年出演《齐德拉》舞台剧,得到广泛报道。
(2)在世时,出版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集)、《九十九度中》(短篇小说)、《窗子以外》(散文集)等。后来,在林徽因热起来之后,又出版了各类《林徽因文集》、诗集、全集等。
我相信,那些嚷嚷着“人间四月天”的人,八成以上都没有读过林徽因最负盛名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小诗只有18行,连同标题副标题在内只有199个字,是林徽因写给旧爱徐志摩的悼诗。
我虽然俗,但年轻时也是写过诗,读过不少古诗和现代诗的,却一首也没有读过林徽因的。如今,因为写文章的需要,读了几首之后,我只能说,名过其实,官家小姐的玩票之作。
林徽因的诗文,没有一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编者们在这一点上是公正的。
作为中国极少数的前辈建筑师,和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有不少作品。
其中见诸于报导的有:福州东街文艺剧场、北平大学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清华大学教师住宅、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革命公墓总体布局等。
林徽因还有一个值得记载的才华,是其在建国后对景泰蓝艺术的保护和发扬。这方面是林徽因的单独成就,其中没有梁思成的明显参与痕迹。
总的来说,林徽因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文学成就,都是优秀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家世和时代的共同作用。因为担任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和担任财政总长的公公梁启超这两位大人物的托举,林徽因得以留学美国,与梁思成一起,作为中国建筑学教育开创者,而获得的历史地位。
林徽因得到这样的机遇和地位,是家世普通的人难以企及的。对于她这个阶层来说,则可以说是稀拉平常,并不值得大肆宣扬。
但这些成就被后人宣传得太过了。究其原因,是林徽因的名气太大,她在没有取得这些成就之前,就已经是万人迷了,因此这些成就就显得更加耀眼。
这就有点像有的一线明星,名气非常响,但要问她有什么代表作品,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篇讲了林徽因的才华到底有多高,下篇接着讲林徽因“恃才傲物”,到底有多高傲?她的才华是否配得上她的高傲?
世上所有的穷、苦和恶,都源于愚蠢。
愚蠢是因为蒙昧,蒙眼昧心是因为拒绝真相。有人之所以闭目塞听,拒绝真相,因为真相很冰冷,他怕冷。
有效沟通,是人世间的温暖。
↓千叔三句话,牢记必开挂↓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