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击!打通胎龄22+1周、出生体重仅490克宝宝的“生命通道”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姗)你知道吗?正常情况下妊娠周期为40周,280天,共10个月。一般胎儿满37周为足月儿;超过42周出生为过期产儿;满28周但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为早产儿。5天前,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生儿科,出生了一名胎龄仅22+1周、出生体重490克的男宝宝!生存极限早产儿抢救迫在眉睫。

一根细如发丝的血管,一个没有回血的穿刺,一场与生命极限的赛跑展开……在10月27日,湘雅三医院新生儿科成功为这名孕22+1周、出生体重仅490克的生存极限早产儿实施1.0F PICC置管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这名刷新我省最低胎龄纪录的早产儿,在出生第五天,终于迎来至关重要的“生命通道”。据悉,1.0F导管直径约0.33毫米,操作中穿刺无回血,护士全凭指尖感觉与临床经验一次成功。该技术的突破,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据湘雅三医院新生儿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功置入PICC,远不止是一次高难度的护理操作。本质上,是为一个尚不具备自主生存能力的极限早产儿,利用人工搭建一座连接外部世界与内部生命的“桥梁”。

没有这座生命的“桥梁”,高浓度营养液无法输入,生命能量将枯竭;救命药物无法稳定送达,病情难以控制;反复穿刺的创伤,会耗尽这个微小生命的最后一点元气。

有了它,意味着生存的基础被夯实,漫长的救治之路得以延续。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液,更是整个医疗团队的决心和患儿生存下去的全部希望。

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名超早产儿的小腿,粗细就如医护人员的小手指一般,要想寻找到宝宝的血管,难度极高。同时,这根直径仅约0.33毫米细如发丝的1.0F导管,堪称是在“针尖上绣花”的极致挑战。加之超早产儿血流压力微弱,穿刺时难以观察到回血迹象,更增添几分如履薄冰的艰难。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医护人员手技与心细的双重考验。湘雅三医院副主任护师何利“凭经验一次成功”置入PICC,这条“生命通道”的打通,是整个救治战役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育儿   体重   通道   生命   宝宝   视频   早产儿   导管   儿科   极限   医院   新生   发丝   桥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