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吴石将军赴台之前,曾打算把他的妻子与四个孩子安排到香港,但是蒋介石坚持让他“携妻子赴台”。
于是吴石就把长子吴韶成、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自己则带着妻子王碧奎、次女吴学成和小儿子吴健成去了台湾。
1950年6月,吴石将军英勇就义之后,王碧奎被投入监狱,她16岁的次女吴学成和7岁的幼子吴健成,则被房东连夜赶出住所,流落台北街头,瞬间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台湾,没有人敢收留吴学成、吴健成姐弟俩。吴学成只能牵着弟弟的手,在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
白天,他们捡别人丢弃的剩饭充饥,喝路边的自来水解渴;夜晚,随便找一个街角的屋檐下蜷缩过夜,用两张破报纸盖在身上取暖。
吴健成常常在夜里冻得瑟瑟发抖,哭着喊妈妈。吴学成将他紧紧搂在怀里,一遍遍安慰:“健成不怕,有姐姐在,姐姐会保护你。”
可是吴学成当时也才只有16岁而已,这个年纪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在父母身边撒娇,却要扛起照顾弟弟的重担。
正当姐弟俩走投无路之时,一丝曙光悄然照进他们冰冷的生活,陈诚对姐弟二人开启了一场持续多年、极为隐秘的援助行动。
陈诚与吴石早年同入保定军校,后来曾在北伐战场上并肩作战,在战壕里分过半壶水,啃过同一块干硬的杂粮饼。
1926年南昌战役中,陈诚高烧昏迷在战壕里,是吴石冒着枪林弹雨背着他冲出重围。陈诚首先在王碧奎的案卷上批了“暂缓办”三个字,把人从牢里捞了出来。
接着,陈诚又安排吴健成用自己年轻时的化名“陈明德”报考学校。从那以后,陈诚每个月都让人悄悄给姐弟俩送钱过去,名字写在“补助款”的隐秘条目里。
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工人三个月的工资。不过即使有陈诚的暗中帮助,吴家姐弟的成长依然充满了艰辛。
母亲王碧奎后来被救出,却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吴学成被迫中断学业,去工厂里打工挣钱,承担起养活全家的重担。最难的时候,她还在街边做过缝补、擦鞋的生意。
那时的吴学成,心中对父亲充满了不解和埋怨。她不明白,父亲明明可以给他们优渥的生活,为何最终却让他们陷入如此绝境。
年幼的吴健成,同样承受着超越年龄的痛苦。他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懂事和勤奋,与姐姐同甘共苦。
后来,吴学成嫁给一个大她15岁的老兵,婚后常常遭受打骂。但是她咬牙坚持,只为照顾母亲和还在读书的弟弟。
而吴石将军留在大陆的两个孩子,前期过得也不太顺。直到1973年,相关部门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他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才拿到那份迟到了23年的烈士证明。
消息传到吴学成和吴健成的耳中,吴学成心中积压多年的埋怨,一瞬间就被巨大的理解和崇敬所取代。
吴学成得知父亲的工作,曾经救了十万人的性命。那一刻她终于懂了,父亲当年的选择,不是抛弃,而是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理想,为了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后,吴石的子女们用实际行动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留在大陆的吴韶成和吴兰成,在父亲身份得到正名后,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而是继续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
吴兰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在台湾的吴健成,刻苦学习,考取了公费留学,赴美深造。
在美国立足后,吴健成立刻将母亲王碧奎接到身边奉养。那时,吴石子女心中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父亲的骨灰魂归故里。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1994年,吴石将军的部分骨灰,终于由他的子女们护送回大陆,安葬在北京福田公墓。
分离了近半个世纪的家人,终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团聚”了。后来,吴石的孙辈,如孙女吴红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为爷爷感到骄傲!”
吴石将军的雕像矗立在北京福田公墓内,墓前常常堆满鲜花。那一捧捧鲜花带着大陆的晨露,携着台湾的海风——跨越海峡的思念,终在墓前汇聚成了一股暖流,这是后人对他无声的缅怀。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