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7月7日04时04分43秒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是二十四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辛”位,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说的就是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但是还没有热到极致,小暑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老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和大暑节气闷热又潮湿,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工作,在中午高温时间段我们要尽量减少外出。
今年小暑不一般,属于“夜晚小暑”。每年小暑交节的时间并非是一整天,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生产生活,人们把小暑交节按照整数日期标注在日历上,如果小暑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我们称之为“白天小暑”;而如果小暑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我们称之为“夜晚小暑”,很明显今年是“夜晚小暑”。
老话说“白天小暑热死牛,夜晚小暑把扇丢”,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小暑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这预示着往后一段时间气温会非常的酷热;而如果小暑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这预示着往后一段时间会相对凉爽。“扇子”是人们是人们夏天消暑的重要物品,这里的“把扇丢”表明夏天不会过于酷热。
进入小暑节气,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气温也变得更加的炎热,这个时候农作物进入狂长的时间段,农作物对水分的的需求量比较大,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正如农谚说:
小暑雨淋淋,稻米白如银;
小暑三场雨,秋收遍地金;
小暑节气如果下雨,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防止伏旱的发生,充足的降雨有利于春播作物抽穗、灌浆,有利于夏播作物拔节,而一旦晴天多雨天少,那么土壤蒸发量大就容易导伏旱的发生。不过进入小暑节气,如果雨水过于多,那么也容易引发洪涝,我们需要提前疏通排水沟,以防农作物受涝。
进入小暑节气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烦躁、食欲不振等现象,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体质相对弱,在饮食和生活作息方面更加需要注意,提醒大家要牢记:1要吃、2要静、3要睡,平安过夏!
进入小暑节气天气变得更加热,马上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进入三伏天后很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进而使身体变得消瘦,影响身体健康。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我国民间有小暑节气吃饺子的习俗。从营养角度来看,饺子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其包含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人体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可以改善人们食欲不振的状况。从文化寓意方面来说,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在民间有着“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人们认为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此外,到了小暑节气麦收已经完毕,人们会用新麦磨面制作饺子,寓意着“尝新”,人们通过尝新祈求往后能够风调雨顺,使得农作物生长良好,最终实现五谷丰登。这个时候“尝新”也是对辛苦劳作的回馈,因此,在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小暑吃饺子的习俗。
推荐一道“韭菜猪肉饺子”的做法
食材: 中筋面粉500克 + 清水250毫升(或直接购买现成饺子皮)、猪前腿肉(3肥7瘦)、300克细叶韭菜、姜末10克、葱花20克。
调味料:生抽2勺、蚝油1勺、白胡椒粉1小勺、盐1小勺、香油1勺(锁水用)
制作步骤:
1、和面:面粉中少量多次加清水,搅拌成絮状后揉成光滑面团,盖湿布醒发30分钟(直接买皮可跳过)。
2、调制肉馅:猪肉剁碎(或用料理机打成颗粒状),加入姜末、葱花、生抽、蚝油、白胡椒粉、盐,顺时针搅拌上劲;分3次加入3勺清水,每次搅拌至吸收(使肉馅更嫩滑);倒入香油锁住水分,最后加入切好的韭菜拌匀。
3、煮饺子:锅中水沸后下饺子,用漏勺轻推防粘,点水2次(加半碗冷水)待饺子浮起且皮透明即可捞出。
进入小暑节气后,气候会变得异常炎热。高温环境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心理方面,人们常常会感到心烦不安,这是因为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的散热机制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生理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的反馈作用于大脑,导致情绪上的波动。
如果此时人们暴怒,那么就会导致血气涣散,人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长期如此会对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
《千金要方·养性序》记载“暑热难堪,勿生嗔恚,嗔恚生火,气必上冲”,说的就是在酷热的夏天,我们应避免愤怒(嗔恚),因怒火易引动肝火,损伤心神。
进入小暑节气,我们应该注重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而情绪平稳则可以避免血气的过度波动。通过合理调节情绪,有助于安养心神,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和稳定,从而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炎热的夏天,最终达到“心静自然凉”的精神境界。
进入小暑节气天亮得早、黑得晚,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体的生物钟和生理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需要相应做出调整。
从作息安排来看,我们宜晚睡早起。当然这里的晚睡并不是指熬夜,一般晚上10点至11点是较为合适的就寝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入睡,能够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节律;同时我们早上起床的时间不宜超过7点,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清晨较为凉爽的时光进行一些活动,有利于我们充满活力。
由于进入小暑节气后气温酷热,我们常常感觉乏力、疲倦,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也是非常重要的。午睡能改善脑部血供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更清醒,可以有效的缓解疲劳,让我们工作和劳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午睡还能增强机体防疫功能,能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机会,这对我们的健康大有益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宜控制在40分钟内,午睡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疲劳感,同时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此外,我们午睡醒后不要立刻起身,应慢慢站起,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
总结,小暑节气马上就要到来了,提醒中老年人要牢记:1要吃、2要静、3要睡,平安度夏!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