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白酒上市公司的三季报全部公布完毕,绝大部分的酒企业绩、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被业内视为酒业进入第四次调整的表现。纵观白酒上市公司,唯独山西汾酒等极少数酒企在“承压之下”表现亮眼,保持正向增长,成为诸多从业者心中的“新信仰”。

从三季报看,山西汾酒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9.60亿元,同比增长4.05%;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9.24亿元,同比增长5.00%,净利润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
面对汾酒“稳坐前三”的业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业内主流声音大概是这样:
汾酒拥有高端青花系列,腰部老白汾、巴拿马系列,玻汾,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大众宴请和商务消费,或是大众消费,都拿捏的死死的。
多年之前,汾酒的品牌早已全国化,如今正在实现市场全国化,在长三角、珠三角甚至经济尚不发达的省份消费汾酒成为潮流。从业绩来看,前三季度省外市场销售额收入218.13亿元,同比增长12.72%,省外市场成为增长主引擎。
价格是品牌的生命线,汾酒通过“汾享礼遇”等举措,构建起终端多维激励体系,推动电商会员的精细化运营,保障渠道利润、库存健康。
在高铁、机场等场景时常看到汾酒品牌的高频露出,不断强化“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消费认知。另外,汾酒与凤凰网联合打造《醉美中国年》等文化IP项目,正在影响更多的政商务精英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汾酒在年轻化、国际化等方面做得可圈可点。前不久,我受邀在贵州某头部酒企为短视频大赛颁奖期间,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分享“酒旅融合”的案例,酒的案例就是汾酒,大概是“山西文创这次玩真的 看着是汾酒瓶样的包 打开真的有瓶汾酒”。
对汾酒的增长,我还有另外的见解,有一种共识是“汾酒会增长”,所以“汾酒会增长”。在三季报出炉之前,我和投资、渠道、酒企甚至媒体等多圈层朋友探讨三季报谁会增长,大家的答案中都有汾酒。其判断来源于汾酒“卓越的基本面”和“强大的市场共识”。
这种判断,拥有着理论支撑。经济学上被称之为“叙述经济学”,2017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提出,回归到汾酒,便是经销商敢囤货、终端门店愿推荐、资本市场会看高、消费者选择从众消费;投资界中被称为“反身性理论”,是由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提出的金融理论,投资者与市场的互动,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了解,来预期市场的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反过来影响并改变市场原来可能的走向。
这种稳健早有端倪,在2024年12月汾酒全球经销商大会上,汾酒的主基调便是,2025年,汾酒最重要的一条营销政策是,稳健压倒一切。主基调基于汾酒管理层对周期变化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定力,这或许便是汾酒对未来有效的“预期管理”。
所以,我的结论才是“山西汾酒的稳增长,是正向预期的体现之一”。(欧阳千里)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