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预言正在应验?2026年的房价,3个“真信号”已悄然出现

过去二十年,中国房价像坐上了火箭。一线城市几百万一套、二线城市寸土寸金,买房成了“全民信仰”。开发商连夜抢地、炒房客彻夜排队、房价节节攀升,所有人都在赌“明天更贵”。

但你还记得吗?早在2017年,马云说过一句被全网嘲笑的话——“未来的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当时楼市正热,没人信他,觉得他“不懂房”。可转眼8年过去,从2021年开始,全国楼市进入“下行周期”,房价平均跌幅超30%,炒房客哑火、售楼处冷清。现在回头看,马云那句“房价如葱”,似乎真的在一步步兑现。

2026年,楼市会走向何方?三个关键信号已浮出水面,或许能帮你提前看清方向。

信号一:深度老龄化来袭,年轻人“接盘”能力下滑

房地产的根基是什么?是人口和需求。没有足够的人买房,房价就成了“无根之水”。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1亿人,占比22%。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而同期,90后+00后合计只有3亿出头。更关键的是,这一代年轻人收入增长放缓、结婚率创新低、生育意愿大幅下降。

简单说,买房的主力人群在减少,需求在萎缩。老一辈人早就有房,甚至不止一套;年轻人要么买不起,要么不想买。当“接盘侠”越来越少,房价就失去了最核心的“增长引擎”。

马云的“房价如葱”,不是指房价跌到几块钱,而是说房价会与收入挂钩,不再是奢侈品。过去,一线城市一套房等于普通人几十年的收入;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大幅缩小。现在,这种趋势已经在发生——三四线城市房价腰斩,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也开始松动。

信号二:房子“供大于求”,稀缺性彻底消失

过去十年,开发商拼命盖房。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现存房屋存量已达6亿套。哪怕每栋只住5个人,也够30亿人居住。而中国人口只有14亿,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多盖了一倍的房”。

更糟糕的是,新增供应还在源源不断进入市场。开发商拿地、建房、卖房的循环仍在继续,但买房的人却越来越少。炒房客退出、投资需求锐减、改善型需求延迟,楼市从“卖方市场”彻底转向“买方市场”。

过去,买房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闭着眼睛买都能涨;现在,买房成了需要精算回报的理性决策。地段、学区、配套、租金回报率……这些因素都得算清楚,否则可能砸在手里。

当房子从“稀缺品”变成“过剩品”,房价自然会“往下修正”。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长期趋势。

信号三:保障房集中入市,“平价时代”正在来临

你注意到了吗?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在启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根据国家住建部规划,未来5年将新建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平均每年投放120万套。

这意味着什么?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不再需要背几十年房贷买商品房,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房票+保障房”实现安居梦。保障房价格低、位置好、配套全,对商品房市场形成直接分流。

当大量低价保障房入市,原本由刚需支撑的商品房市场会被进一步挤压。买得起商品房的人更少,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降价促销。这种“鲶鱼效应”会持续推动房价回归合理区间。

过去,保障房数量少、覆盖面窄,对商品房市场影响有限;现在,保障房规模扩大、分配机制完善,正在改变楼市的游戏规则。

楼市“理性定价时代”正在到来

回头看近五年楼市数据,全国平均房价已从高点下跌30%,二手房挂牌量翻倍增长。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也开始松动,三四线城市更明显——鹤岗、铁岭、阜新……10万出头就能买一套房,这不就是“葱价”的现实版吗?

从“全民抢房”到“有人接盘”,再到现在的“无人问津”,楼市的风向彻底变了。2026年,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会进入“三低阶段”:

这才是马云预言的真正含义——房价不会“跌成葱”,但会变得“像葱一样平常”。

马云说的“房价如葱”,并非玩笑,而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当人口红利消失、市场供需逆转、政策导向变化,房价的“虚高”部分必然会被挤出。

2026年的楼市,不会再有“闭着眼睛买都能赚”的神话,但会有更多“住得起、买得起”的普通人。这或许不是最赚钱的时代,但一定是最理性的时代。

买房,终究要回归居住的本质。而“房价如葱”的预言,正在悄悄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财经   房价   信号   马云   楼市   城市   时代   开发商   房子   收入   需求   地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