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不禁用了,为什么不建议你换电池?还不知道真是可惜了!

很多朋友在买手机的时候,就喜欢买大容量充电快的手机,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手机好像续航并没有明显增长。

而且,好像手机根本没有以前的小容量电池禁用了。

为什么?

很简单,你手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了,而且,手机充电速度越快,对手机电池的压力也越大,电池健康度降得也就越快了。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心里开始盘算:“这破电池是不是该换了?官方店换一块得五百吧?第三方便宜点,但会不会炸?”

停!打住!先把你掏钱包的手按回去。

作为一名数码产品“搏斗”了多年的老司机,我今天就要抛出一个可能反直觉的观点:手机变得不禁用了,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换电池,而应该是检查一下你的手机系统!

为啥?你想想,电池是物理损耗,它的衰老是一个缓慢、线性的过程。就像人的体力,是慢慢下降的。但你的手机如果突然从“长跑冠军”变成“林黛玉”,那八成不是电池的“身子”突然垮了,而是你手机里某个应用或者某个设置突然“黑化”,导致了手机电池!

你这边只是刷刷朋友圈,它后台可能在为了给你推送一堆广告,疯狂调用GPS定位、同步数据、学习你的喜好……一套组合拳下来,电量和流量都默默消失了。你这哪是在用手机,你分明是在养一个看不见的“吸电鬼”,还是特别能吃的那种。

所以,直接换电池,相当于你咳嗽就直接吃抗生素,却没发现是衣服穿少了着凉。治标不治本!钱花了,那个“吸血鬼”还在快乐地嘬着你的电。

那么,真正的“治本”之道是什么?来,坐稳了,老司机带你一键拉黑这些“吸血鬼”,给你的手机来一次“电量大保健”!

一、成为“后台杀手”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认真对待。

设置方法很简单,我们打开手机 「设置」—「电池」—「更多电池设置」—「应用智能省电」或「设置」—「应用和服务」—「应用启动管理」。

点进去以后,你会看到一个所有已安装的应用都在里面了。把除了微信、QQ等即时通讯类软件之外的所有App,全部设置为“手动管理”或“禁止后台活动”。这样,你不打开它,就不会在后台偷偷运行耗电了。

效果立竿见影,不仅电量下降慢了,手机也不热不卡。

二、取消定位服务

GPS定位是头号电老虎之一。很多App动不动就“随时获取位置”,它想干嘛?

每个人都去检查一下手机,打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

检查每一个App的定位权限。除了地图、外卖、打车等确实需要实时位置的App设置为“使用期间”外,其他诸如美食、购物、甚至修图软件,通通改成“永不”或“下次询问”。至于“始终允许”?还没哪个应用有这个待遇!

这样不仅省电,还极大地保护了你的隐私。

三、显示和亮度要适中

你的手机屏幕,是耗电大户。尤其是OLED屏幕,显示越亮、白色越多,越耗电。

大家可以打开手机「设置」—「显示和亮度」。

你能做什么:

1.开启“深色模式”:这是OLED屏的省电神技!黑色像素不发光,能大幅降低功耗。白天晚上都用它,帅又省电。

2.降低屏幕亮度/开启自动亮度:别在室内还开得跟探照灯似的。

3.缩短自动锁屏时间:设为30秒或1分钟,避免忘记锁屏而白白耗电。

设置好以后,视觉上更舒适,心理上更高级,电量上更持久。这波操作,血赚。

四、关掉“无用功能”

Wi-Fi、蓝牙、移动数据,当你不用的时候,就让它们休息一下。

我们下滑手机屏幕,找到下拉通知栏,一键关闭。

你能做什么:养成习惯,离开有Wi-Fi的环境就关掉Wi-Fi,不用蓝牙耳机就关掉蓝牙。它们不断搜索可用信号的过程,也是在默默耗电。

很多功能不用根本不需要打开,亮也没用,没用也亮。关了它们,图个清静,也省点电。

五、系统级“断舍离”

关闭不必要的通知:每一个通知亮屏都会耗电。在「设置」-「通知」里,把那些无关紧要的营销推送全关掉。

检查电池健康度:如果以上所有步骤都做完了,电量还是尿崩,那再考虑电池问题。一般在「设置」-「电池」-「更多电池设置」里能看到最大容量。低于80%,才算真的到了该考虑换电池的时候。

结语:

朋友们,我们不能被它耗电的假象牵着鼻子走,花冤枉钱。如果发现手机电池不行了,抓紧试试上面几种方法,说定可以给你省好几百块钱!省下这钱,买杯奶茶宠宠自己,不香吗?

来源:CG说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数码   手机电池   电池   建议   手机   电量   亮度   后台   蓝牙   通知   神技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