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能走一公里,现在走五百米就喘,别简单归咎于天冷或年纪大!”11月19日,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当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举办以“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活动,该院肺病·肿瘤血液中心副主任王秀江在义诊中向市民发出提醒。

活动现场,集结专家义诊、肺功能免费检查、药膳品鉴等环节,吸引众多市民参与,现场体验中医“治未病”的独特魅力。

隐匿的呼吸“杀手”:四十岁以上应定期筛查肺功能
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其典型症状为气短、咳嗽、咳痰,但早期易被忽视。王秀江指出,东北地区居民常将气短归因于气候寒冷,其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吸烟人群、长期接触粉尘或厨房油烟者更是慢阻肺的高危群体。“四十岁以上人群应像常规体检一样,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他强调,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这是一项简单、无痛的检查,只需按照医生指令对着仪器吹气,就可以客观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今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让人均寿命到八十岁。如果六十岁,活动后就出现了气短、疲乏、耐力下降等,就要警惕了。”

“候鸟人群”需警惕:去南方过冬虽缓解症状,治疗不能停
冬季是慢阻肺的高发季。针对东北常见的“候鸟式过冬”现象,王秀江坦言,寒冷的刺激确实对慢阻肺是个特别大诱因,温暖气候可减少寒冷刺激引发的症状,但慢阻肺本身难以根治,需长期控制。“许多患者从南方返回北方后立即急性加重,正是因为中断了持续治疗。”他解释,肺功能下降速率并未因环境改变而逆转,持续稳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中医防控有三策:戒烟保暖练太极
如何防控慢阻肺?王秀江提出三重对策:戒烟避粉尘、保暖关键部位、习练传统养生功法。他特别强调头部、背部和脚底保暖:“头为诸阳之会,背为阳气之枢,寒从脚起,建议每晚用姜水泡脚促进循环。”此外,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增强自身的廓清能力,帮助排出有害颗粒。

现场直击:药膳茶饮、穴位敷贴成热门体验
活动现场,免费肺功能检查与穴位敷贴服务前排起长队。医院采用自研中药膏,贴敷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发挥温经通络之效。药膳茶饮品鉴区的人参菊花饮、人参陈皮饮引得市民驻足,营养部工作人员苗艳辉现场讲解雪梨羹的润肺功效:“银耳、百合、莲子、皇冠梨等熬制两三小时,适合日常护肺,早中晚都可以喝,一次一碗。生活中,多吃银耳、梨对身体有好处。”
本次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与传统疗法结合,助力市民构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呼吸健康防线,等到了广泛好评。正如一位市民感叹:“能在家门口免费咨询专家,还能学保健方法,这样的惠民活动应该多办!”
来源: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朴松莲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