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每一个字相当于六个篮球场的大小,它们静卧于新疆哈密戈壁滩上,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风沙,却险些毁于瞬间的莽撞。
连日来,当地“为人民服务”巨型标语遭车辆漂移破坏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巨型地标藏着不少“冷知识”。
卫星拍摄的巨幅标语图片。(长光卫星公司供图)
谁在戈壁滩刻下地标大字?
“为人民服务”巨幅标语被破坏,后经网友自发修复,连日来多次冲上热搜。细心的网友注意到,这些标语每个字长宽各达50米,面积近4亩地,相当于六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
据官方已公开的信息,这些标语的诞生,源于紧迫的军事需求。1967年,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新疆成立,飞行员在训练中发现戈壁地区缺乏明显地标,极易迷失方向。当时在八航校任领航主任的季臣业提出了建造地面标语作为导航地标的方案。
建造过程充满艰辛。官兵们用经纬仪测量地面,定出空域的准确范围,然后参照坐标纸上的设计,用皮尺进行实地测量。学员们利用铁锹、木制推雪板等工具把笔画内的戈壁石挖开,使底下黄褐色的碱土显露出来。从1968年4月开始,几十名官兵奋战了四五个月,最终完成了包含“为人民服务”在内的5组标语。
《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7月刊发过的标语图片。摄影:刘莫
之后,这些航标不仅为飞行员提供了导航参照,更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为何风沙未能抹去这些地标?
据“哈密发布”等媒体报道,这些标语能够保存半个多世纪而清晰可见,关键在于独特的建造工艺。建设者们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通过刮除表面深色砾石,露出底下浅色碱土,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碱土结实,风吹不动,从而形成了持久的地面标志。
选择在此地建造标语,也经过了周密考量。哈密戈壁地势平坦开阔,风力作用相对稳定,减少了标语被流沙掩埋的可能。同时,当地降雨稀少,碱土地面坚硬不易被冲刷,为标语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想条件。五组标语共计包含30个汉字加上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总面积达到75000平方米。
卫星如何见证跨越时空的守护?
2025年9月,博主“略靠谱旅社”(本名陆遥)在卫星地图上发现哈密戈壁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周围出现了异常痕迹。对比历史图片并前往现场一探究竟,确认这些巨型地标遭到了车辆漂移破坏。
修复前,留在巨幅标语旁的车辙印。(视频截图)
现场景象令人痛心:“人”和“民”二字之间布满了越野车辆漂移产生的沟壑。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航标,扛住了60年风沙侵蚀,却差点儿毁在了越野车的车轮下。
面对破坏,博主陆遥决定自发修复。他购买了20吨与被破坏地表相似的砾石,与朋友一起耗时9天对受损区域进行修复。修复过程充满挑战,为防止重型车辆造成二次破坏,20吨石料先卸在3公里外的铁路边,再用小货车分批转运至现场。
卫星技术在此次修复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修复完成后,长光卫星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支持。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吉林一号”卫星飞过标语上空按下快门,确认现场已完全修复。不仅如此,长光卫星公司为了支持网友自发修复巨幅标语的公益行动,还决定将其后续拍摄任务、监测画面全部免费执行,引来网友“怒赞”。
网友在地图软件中截取的巨幅标语画面。(网页截图)
这些标语将获得怎样的“护身符”?
事件引发关注后,哈密市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据当地官方发布的信息,10月12日,哈密市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常态化保护措施,要求根据《哈密市戈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执行“所有自驾游活动必须严格在指定区域内开展”,违者将面临处罚。
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披露,已将巨型航标纳入第四次文物普查范围,将请示自治区文物局对五处航标进行文物鉴定,探讨更加科学规范的保护措施。
与此同时,文旅部门也在研究设立物理防护与数字监测相结合的保护体系。计划在标语周围设置防护设施,并安装监控设备,防止类似破坏事件再次发生。
上述这些措施,不仅针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处标语,更是为哈密戈壁滩上其他类似历史地标建立保护机制。
“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几天前,这句来自空军官方账号向修复者的致谢,指向广大网友坚守的同一个信念:有些价值,值得代代相传。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