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一段严丝合缝的文案外加一张P的精致图片,再搭配上AI声称的视频,一段全网爆火,离谱的不能再离谱“谣言”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现了......
当这些明星被“造谣”各种遭遇后,大家才明白,时代的进步终究是全方面的......
对于“造谣”来讲,现在的技术已经到了极致!随便几句话就给谎言披上一层无比逼真的画皮,一条条耸人听闻的假消息,背后其实是一条分工明确的流水线。
从海外社交媒体上扒下几张模糊不清的旧照片,或是当事人早年住院的影像资料,掐头去尾,对着图片一顿乱说,紧接着利用AI工具,一键生成一份格式工整、措辞严谨的“新闻报告”。
再然后P图高手登场,将明星的肖像,与不知从哪找来的灵堂背景无缝拼接,甚至煞有介事地配上“冥诞”信息,时间精确到分秒。一套组合拳下来,一份热气腾腾的“讣告”就出炉了。
内容结构之规范,细节之“详实”,甚至一度骗过了搜索引擎的AI,让机器都信以为真,将其作为权威信息推送给大众。这早已不再是谣言,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混淆视听的“数字谋杀”。
那么,谁是这台“死亡”流水线的最新受害者?
陈奕迅的粉丝们前脚还在为他因病推迟演唱会而担忧,后脚就刷到了偶像“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噩耗。那段模糊的视频,那张早年的住院照,被包装成铁证,瞬间引爆了社交网络。恐慌像病毒一样蔓延,粉丝们疯了似的四处求证,但官方迟迟没有回应,这种沉默反而加剧了猜疑。
无独有偶,赵本山老师也“被去世”了。一张伪造的灵堂照,配上他2009年因脑溢血住院的老照片,标题赫然写着“抢救无效”。这条消息的传播力超乎想象,无数人信以为真,话题甚至冲上热搜,仿佛一切已成定局。
最离谱的要数师洋。他这边正开着直播,卖力地为自己的美容会所清货,那边,一份伪造的百科词条已经宣布他于2025年6月28日“去世”。当他发现“师洋去世”这个话题在热搜榜上节节攀升时,那种荒诞感,恐怕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人在这里,魂已“归西”,这是何等的黑色幽默。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通知”,明星和他们的团队,被迫卷入一场和谣言赛跑的战争。
刘晓庆大概是这场战争中经验最丰富的老兵。今年六月,这位七十多岁的老戏骨,第八次被“宣布死亡”。从2002年至今,她的“死因”五花八门,包括“狱中自杀”“癌症病危”“突发心脏病”,每一次都编得有鼻子有眼。
好在她本人是个冲浪达人,总能第一时间发现谣言,然后用一句“我又被‘死’了一次?”的幽默来自我解嘲。但这轻松的语气背后,是外人难以体会的无奈与心力交瘁。
陈奕迅的“死讯”发酵了整整三天才平息。最终终结谣言的,不是团队的声明,而是他康复出院后在机场被路人偶遇的照片。亲眼所见,总算让粉丝们悬着的心落了地。
赵本山的“灵堂照”疯传后,还是徒弟王小利等人出面证实,说师父好着呢,正在家为新剧《鹊刀门传奇2》做艺术指导,团队随后也发声,怒斥谣言并表示要追究法律责任。
而师洋那场闹剧,最后是由他母亲出面录视频辟谣,才告一段落。镜头里,母亲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因为这已经是儿子第十几次“被去世”了。
每一次辟谣,都是对当事人和其家人的一次精神消耗。
这些荒诞剧的导演,到底图什么?
答案简单又丑陋:流量。
在注意力就是金钱的时代,明星的生死无疑是最能撬动大众情绪的开关。造谣者深谙此道,他们精心编织谎言,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对点击量和关注度的贪婪。
一个账号,就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那位散布陈奕迅死讯的博主,被扒出是“惯犯”,他的“战绩”里,还包括成龙、李连杰等多位巨星。他们的套路很清晰:专挑那些逐渐淡出公众视线、生活低调的明星下手,利用信息差制造“真实感”。
或是紧盯那些年事已高、身体偶有不适的名人,消费大众的关心与担忧。甚至,他们会紧跟社会热点,在某位明星陷入税务风波时,再补上一刀“身故”的谣言,实现流量的最大化。
这背后,是对人性的精准算计和对道德底线的无情践踏。他们不是在报道新闻,而是在流量的腥味指引下,进行一场又一场毫无成本的“眼球狩猎”。
难道造谣者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毫发无伤吗?
去年,赵雅芝也曾被无端造谣“去世”。她的工作室反应迅速,很快锁定了散布谣言的自媒体运营者并提起诉讼。最终,对方承认“疏忽”并公开道歉,赵雅芝方面选择了宽容,未再深究。
这看起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仔细一想,却总觉得不对劲。一句轻飘飘的“疏忽”和“抱歉”,与当事人承受的精神碾压、团队耗费的精力以及公众信任的损耗相比,实在太不成比例。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处理方式,对那些潜在的造谣者而言,威慑力微乎其微。
当造假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辟谣的成本却高到让人心力交瘁时,这场博弈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谎言像一根针,刺下去很轻易,但留下的伤口,却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愈合。更可悲的是,当事人不仅要承受被“死亡”的荒谬,还要承担起自证“清白”的责任。
当一个人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还活着”时,这本身,或许就是比死亡更沉重的悲哀。
AI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也是对人性弱点的警示,在这场真相与谎言的赛跑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将决定最终的胜负。我们也应该明白,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人人有责,或许我们无法完全消灭谣言,但可以用理性和责任筑起防护墙。
还给大家一个清明的网络环境,面对AI造谣的信息,我们要理性对待,切勿被影响太深!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